公,驻守海门,开府漳州”
“金夏两岛的郑逆,在堂的众将,你是最熟悉的”
“先帝在位时,就时常夸赞,忠心耿耿,德才兼备”
“今晚,也说一说吧”
“本帅,也想听一听,对于此战,你有何高见”
说罢,一直冷着脸,瘫坐在主位上的达素主帅,也挺直了腰杆子,变的一本正经了。
是的,既然这个黄悟,胆敢站出来,给施琅说情说话,那就说个够吧。
没错的,降将与降将之间,区别还是很大的。
下面的黄悟和施琅,都是出身郑逆的核心大将,投降满清以后,待遇完全不一样啊。
施琅,第二次投诚大清国的时候,光屁啰嗦,凄惨无比啊。
身边就两个儿子,一个侄子,几个亲信将校,家财都没带出来。
那时候的侍郎,被郑成功解除了兵权,剥夺了带兵资格,等同于一无所有了。
黄悟,就不一样了。
他出身衙役,本就是一个小人物,但为人很机灵。
当年,郑芝龙投清,郑成功带着残部,高举义旗,继续抗清。
很快,江浙闽粤的抗清势力,散兵游勇,就聚到郑成功的麾下,势力大增。
于是,黄悟就在漳州府和平县(闽粤交界处),杀官造反,投奔金夏的郑成功。
果不其然,颇有胆识的他,很快得到郑成功的赏识和重用。
先后担任英兵镇,前冲镇的镇将,镇守海澄县,拱卫金夏两岛。
顺治十三年,满清的尚可喜,在广东潮州揭阳,击败郑氏的军队。
顺兵折将的郑成功,一怒之下,下令斩了黄悟的大将苏茂,黄悟也被责罚,戴罪镇守海澄县。
机智的黄悟,知道郑成功,治军严苛,心狠手辣,担心再犯错,也会被斩杀。
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带着副将苏明,反了郑成功。
不但如此,这个狠辣的黄悟,还把整个海澄县,献给了大清国。
这一下,不得了啊。
整个海澄县,是郑成功花了十几年,营建起来的陆上堡垒,专门用于拱卫金夏的左翼。
一旦失去了海澄县,金夏两岛,就裸露在满清的鼻子底下。
那时候,满清的顺治皇帝,听闻消息后,也要乐疯了。
下旨御赐爵位,不是子爵,也不是侯爵,直接是海澄公,开府漳州。
且追封黄悟的祖上,御赐金银,在黄悟的家乡,营建宗祠,光宗耀祖。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