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王殿下,在福建的安危,也只能跟着南下”
“左佥都御史徐孚远,则是留在延平王的军中,游荡在福建和江浙之间,作为居中联络人”
“旧港侯,文武双全,德高望重,则是带着少量义军,一直坚守在舟山群岛,不离不弃,坚守抗清”
“同样,老臣到了福建,也没有入厦门或是金门”
“而是继续南下,追随铜山的忠匡伯,张进将军,为他出谋划策”
“所以说,鲁王殿下身边,也就是沈佺期,叶翼云,王忠孝,辜朝荐,四个文臣佐吏”
“当然了”
“他们都是正统的读书人,大明的忠臣能臣”
“陛下若有召命,必星夜兼程,前来效死效命”
“再有一点”
“去年,陛下威武,攻打广州城的时候”
“老臣和忠匡伯,本就想渡海南下,投效陛下御前,听从陛下的号令”
“但是,碍于延平王的亲信将校,掌控了大量的钱粮,兵械,海船水手等等、、、”
、、、
噼里啪啦一大堆,说到这里,老辣稳重的卢老头,就不再言语了。
低头弯腰,等候朱皇帝的问话,或是开口咨询。
当然了,陈述的最后,老辣的卢老头,还把去年的广州之战,单独说出来了。
铜山岛,也就是后世的东山岛,就在潮州府隔壁,距离广州很近的。
这是要告诉朱皇帝,他和忠匡伯,都想南下投朱皇帝,只是碍于郑氏的监控,无法成行。
这就是老家伙的厉害之处,仅仅的几句话。
就把鲁王政权,大致的情况,跟福建郑氏的关系,捋的差不多清楚了。
同时,也把自己单独拎出来,表明自己,还有江南人的政治态度。
当年,鲁王监国政权崩溃,去了监国的名号。
同样,鲁王政权,也差不多崩塌了,一去不复返。
是的,鲁王南下的时候,有不少文臣武将,跟着南下福建了。
但是,也有不少人,留在了大江南,继续抗清杀鞑子。
即便是跟着南下的人,也很少参与郑氏集团,不是郑氏集团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