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的,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也不是傻子,更不会逮着不放。
降臣出身的金光,骤然被朱皇帝提拔到高位,本就是低调做人,玩命熬资历,更不想得罪大西派。
当然了,这要是被骑到了头上,被骑脸输出了,那就不好意思了,必须得反击,甚至是反杀。
“启禀陛下”
“三百年前,整个缅甸,就是大明的宣慰司”
“之前的元朝,也有过短暂的统治历史,只是太远了,无力管辖而已,只能放弃”
“还有唐朝的时候,这里的南诏国,也跟当时的骠国,也有过不少征伐争端和交集”
“所以说,缅甸人,在历史的长河里,跟中原天朝上国,渊源颇深啊”
“文化底蕴,生活习性,饮食习惯,都有不少共同点”
、、、
是的,缅甸国,在历史上,就跟中原天朝上国,有不少的渊源。
这个金光,现在提出来,用缅甸人,去填补四川的人力窟窿,当然要解释缅甸人。
他是告诉朱皇帝,缅甸人,跟中原人的文化习性,并没有太多的区别。
唯有如此,将来搞移民的时候,进入四川的缅甸人,也更容易融入四川,出现少一点的波折。
“如今”
“上缅甸,中缅甸,已然是大明的固有国土”
“无论是缅甸人,土司土人,或是若开人,自然就是大明天朝人”
“刚才,龚尚书就说了,上缅甸,中缅甸就有300万人口,甚至更多”
“卑谬王的下缅甸,东吁王的兰纳地区,他们辖区内的人口,应该也不会少于200万”
“如果,加上隐户藏户,可能就更多了”
、、、
没错的,看地盘就知道,朱皇帝的大明王朝,侵占了一大半的缅甸国。
尤其是中缅甸,从阿瓦城,一直切到了良渊城,美德城,骑在卑谬和东吁的头顶上。
所以说,缅甸国的精华,中缅甸,几十个大城,平原地区,全被大明霸占了。
很自然的,缅甸国的产粮区,人口密集区,全是大明的盘中菜。
这也是为何,缅甸剩下的卑谬王,东吁王,即便心怀怨恨,也只能老老实实的趴着,不敢反抗。
“微臣认为,缅甸人太多了”
“这个世道,就是如此,丁口只要一多起来,就难于管理,彻底驯化教养”
“陛下勇武,雄心壮志,去年就打下了,上缅甸和中缅甸”
“但是,这么长时间以来,整个缅甸行省,聚众闹事,结寨抵抗,甚是是小规模的起兵叛乱”
“最大的原因,还是丁口问题,缅甸人太多,咱们的人,又太少了,沧海一粟啊”
“诚然,朝廷的大军,可以留在缅甸,继续杀伐灭口,震慑那些桀骜不驯的缅甸人”
“但,这不是妥善之举,更不是长久之计”
“大明王朝,最大的敌人,还是满清鞑子,朝廷的精锐,不能一直拖在缅甸,这个藩国泥潭”
“同理,大明王朝,拿下这个缅甸,并不是为了泄恨杀人,更不是为了屠城灭种”
“这个缅甸行省,唯有真正稳定下来了”
“大明王朝,才能获得更多的粮饷,人力物力,才能抽出军队,放手大干,去完成更大战略目标”
、、、
没错,缅甸是一个国家,人太多了,动辄几百万,难于管理。
去年,五月份的时候,朱监国带着五六万精锐,打着营救朱由榔的旗号,出兵攻伐缅甸国。
到了八月底,强势霸道的朱监国,就吞了李定国的残兵,灭了缅甸的国都阿瓦城。
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了半年多,但缅甸行省,还是不稳定啊。
金光是兵部右侍郎,当然清楚缅甸的实际情况,大明军队,留在缅甸行省,就有4万多精锐。
下面的阿拉干,也足足有3万精兵,随时可北上,支援攻伐镇压缅甸的叛乱。
之所以,留了7万大军,就是因为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