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不能辜负了他们,更不能下死手,否则人心就完蛋了。
“咳咳”
过了一会,再次环顾大殿,看着一双双充满期盼又无奈的目光。
霸气又老辣的朱皇帝,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咳嗽两声,清了清嗓子,继续开口安慰道:
“再等等吧”
“时机未到”
“朕在这里,再次重申一次”
“少则半年,多则一年,这个科举选拔,绝对会如期进行”
说完后,朱皇帝又再次重重的点了点头,目光坦诚,没有一丝的做作和隐藏。
是的,他已经想好了,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大明西南王朝,就要动东征大北伐了。
到时候,定鼎南京旧都,拿下整个长江以南的所有州府县,地盘够大了,也到了开放科举的时机。
同时,拿下这么多地盘后,开放科举,也能更快的安抚民心,收拢大江南的士族士子之心。
到时候,整个大西南的利益集团,就别想着一支独大了,独霸科举大蛋糕。
正所谓,党内党外,无党无派,千奇百怪。
没错,这就叫利益交换,政治妥协和斗争,权力平衡,帝王心术。
是的,政治就是这样,充满了博弈和斗争,无论是谁,那个派系,都是少不了的。
同样,参与博弈的这些人,这些多派系,也许根本不存在对错问题,更不存在忠心问题,都是有自己的诉求。
就像这个科举,自古以来,自隋唐以来,这就是大问题。
历朝历代,每一个大有为的君主和中央,一直在改革探索,也是一直在博弈斗争。
中华五千年,九品中正制,举荐制,察举制,科举制,都是朝廷中央,王朝帝王,博弈权斗的产物。
后世的东大,搞九年义务教育,全国统考,中考高考,也是波折不断,阻力重重。
一个个学阀世家,高官豪门,找人脉,托关系,搞什么特长生,加分项,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举荐制,固化阶层。
再就是后世的棒子,一个医学院扩招,直接引了半岛的医院辞职大罢工,全国都找不到医生。
归根结底,任何一个制度的改革,都要触犯原有派系集团的核心利益,改革越大,阻力越强。
“陛下圣明”
“陛下英明”
“老臣遵旨”
、、、
再次得到朱皇帝承诺的众臣,一个个表情各异,只能无奈的站了出来,躬身行礼,高呼拍马屁。
是的,听到半年或是一年的承诺后,在场的大佬们,可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精明老辣的张佐宸和龚彝等人,已经彻底死心了,知道朱皇帝肯定不会妥协,让大西南独霸科举大蛋糕。
同样,他们也算是真正了解,朱皇帝的坚韧和决心,为了朝廷将来的平衡格局,能顶住大西南派系的两次劝谏,确实是明君圣君啊。
兵部两个侍郎,还有五军的几个老头子,则是听出了另外一层含义,满脸的兴奋和激动。
朱皇帝是真的准备动手东征了,时间可能就是半年之内,只有拿下了整个大江南,才会开放科举。
“呵呵”
看到一众文臣们,不再纠缠科举了,龙座上的朱皇帝,呵呵一笑,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什么他妈的英明圣明啊,全他妈的狗屁狗屎,即便是手握大砍刀,堆了无数的京观。
朝廷里,照样有一大堆铁头娃啊,尤其是那些文官,动不动就劝谏死谏,理由一大堆。
这就朝廷啊,复杂的派系利益格局,做皇帝的难处,也是一大堆。
一个个好好的占城国,风水宝地,大明王朝刚刚拿下来,又牵扯出一大堆,更多的问题,无穷无尽似的。
“张尚书”
“既然朝廷的基层官员,选拔调配那么难”
“那这一次的占城府,吏部就不要费劲了,一心搞好缅甸和阿拉干就行了”
“至于占城府”
说到这里,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