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下官在这里,想问一问,在座的诸位”
“明末战乱,打了几十年,那些胆敢反抗朝廷,起兵造反的人,还能剩下有多少?”
“呵呵”
“说句不好听的”
“那些胆子大的,不要命的,要么进了军队,要么坟头树都参天了,尸骨无存”
“再说,那个大西南的朱明余孽,又是个什么德性呢,好像也不是什么仁德圣君吧”
“他们的营庄制,四四二田税制,苛捐杂税,税制比本朝重了几倍”
“那又能怎么样?有人敢闹事?还是起兵造反了?早就死绝了吧”
“更何况”
“在这里,有诸位王爷贝勒,也有鳌少保,还有盛京将军”
“他们都是百战老战将,冲锋陷阵,蚁附登城墙,那都是家常便饭了”
“对付一些小小的老百姓,手无寸铁的,手无缚鸡的,还不是手到擒来,不费吹飞之力”
没错,明末清初,中原大战几十年,天下早就变味了。
刚开始的,陕北大旱,赤地千里,一群平民老百姓,面对朝廷的苛捐杂税,活不下去了。
于是,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像蝗虫一样,四处劫掠攻城,打了就跑,从不恋战。
但是,经过几十年的中原大混战,明军、清军和流贼,四处征战杀伐,无尽无头。
如今,几十年过去,都杀的差不多了。
同样,当初胆子大的,不怕死的,胆小被裹挟的,也都死的也差不多了。
否则的话,大西军和忠贞营,也不会联手朱明皇室,一起对抗满清鞑子。
很简单,满清入主中原,对决的是朱明余孽,真正的老百姓,早就不参与流民军团了。
反正都是一样,跟谁混,都是吃不饱穿不暖,最后都是炮灰的命。
所以说,普通的老百姓,面对比崇祯年间,更沉重的赋税,也只能咬牙坚持下去,不敢反抗了。
再有,没对比就没有伤害,大西南的营庄制,收的更狠,老百姓也是乖乖交钱。
更何况,满清的统治者,殿内的一众大佬,都是靠屠城灭口起家的,根本不惧怕乱民。
胆敢聚众抗缴税,或是起兵作乱的,直接砍完就是咯。
“范大学士”
“你这话就不对了吧”
老成的老索尼,也被范文程的狠辣,激起的脾气,眉头一挑,脸色一正,面目庄严,大声质问道:
“盐税呢”
“盐税怎么算”
“万历年间,全国的盐税,仅仅100万两”
“崇祯的时候,他们的盐税,甚至200万不到”
“本朝的盐税,加上盐引,已经加到了700万两”
“这个账目,又该如何算进去?”
“如果继续加征摊牌,必然导致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一旦激起民变,这个霍乱罪责,你有几个脑袋,担待的起吗?”
这个范文程,太过分了啊,就差指着户部的鼻子,质疑他们的工作成效了。
没错,这个家伙,仅仅拿三饷说事情,却是别有心机的,压根不提盐税盐引。
是的,大清国的三饷,是征收少了,少了几百万两。
但是,大清国的盐税,征收的多啊,多了好几百万啊,甚至更多。
一进一出的,大清国的赋税,已经比崇祯朝,收的更厉害了。
如今,加征摊牌,谁不会啊,朝廷直接下旨,张贴布告就是了。
但是,这加派的赋税,是要户部和官府的衙役,去各州府县征收的啊。
一旦出了乱子,闹出了民变,这个家伙,肯定拍拍手走人,户部留下一地鸡毛。
最后,还要出动大清的军队,增加军费,去平定那些民变兵乱。
“加加加”
“继续加征,继续摊派”
“阿其那,塞思黑”
“他娘的,还讨论个屁啊,一起刮地皮”
就在这时,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