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平叛之战,阿迷州的普氏,跟宁州土司禄氏,结下了生死大仇。
“天启二年”
“当年一月,川西南的叙永厅,永宁土司奢崇明反叛”
“当年二月,贵州西南的水西土司,安邦彦也跟着反叛了”
“那一场叛乱,就是奢安之乱,波及到川黔云桂四省,死难百万余众”
“战乱中,四川巡抚徐可求战死,贵州巡抚王三善战死,贵州总兵阵亡于贵阳城下”
“还有,被称作西南大将之冠的鲁钦将军,也兵败自刎”
“当年三月,奢安之乱,愈不可收拾,波及的州府越来越多”
“前线告急,川湖云贵,四省总督张我续大人,立马上书朝廷,要求征调邻近省府的精兵,镇压奢安之乱”
“于是,时任云南总兵,黔国公沐昌祚,开始征调云南的1万兵马,前往支援前线”
“此战,阿迷州的普名声,王弄土司的沙源,石屏土司龙在田,宁州土知州禄洪,全部参与了平定之战”
“也就是那一次的从征,阿迷州和王弄土司,得到了大量的丁口财物缴获,实力大增”
天启年间,延续了万历晚年的国势颓废,内忧外患。
万历年间,最出名的三大征,宁夏战役,朝鲜之战,播州战役,耗尽了大明军队的精锐和国库。
万年晚年的时候,一场萨尔浒之战,彻底打掉了明军的底气,让关外的鞑子,开始冒头崛起。
朝廷内部,党争不断,东林党,浙党,楚党,乱七八糟的党派一大堆。
外面的藩属国,关外的鞑子,西南的土司,闻到明朝腐朽的气息,就趁机而起,攻伐不断。
特别是大西南,云贵川的土司,天高皇帝远,铁打的土司,流水的皇帝,向来桀骜不驯,不服王化。
“崇祯二年”
“辽东的鞑子,绕开关宁防线,绕道辽西蒙古边境,分别从喜峰口、龙井关、大安口、洪山口入寇”
“当年十一月,鞑子占领遵化,兵峰直逼京师,整个京畿之地戒严”
“于是,崇祯皇帝,下诏天下各镇兵马,入京勤王,抵御鞑子肆虐关内”
“宁州土知州禄洪,听到消息后,响应崇祯皇帝的征召,听从云南巡抚王伉的号令,领精兵三千出滇”
“出镇的时候,他就说过一句,君父有警,臣子安能束手坐观?赴汤蹈火,亦所不辞”
“到了京师以后,满清鞑子皇太极,已经回师关外”
“禄洪将军,收到崇祯皇帝的恩裳,升任大明参将”
“同时,他的兵马,调往密云墙子岭口,护卫朝廷边墙,防卫鞑子再次入侵”
没错,崇祯二年的时候,天下烽烟四起,鞑子已经破关而入了。
刚愎自用的朱由检,眼看着鞑子杀到了京城,迫不得已,只能号召天下的兵马,入京勤王护驾。
远在云南南部的宁州土司官禄洪,四川南部的石柱土司秦良玉,就是这个时候,听从朝廷的号召,入京勤王。
“天启二年”
“奢安之乱的时候,普名声跟着黔国公,从征水西,立下了不少战功,升任守备”
“同年五月,普名声的长子,普祚远也受到朝廷的恩准,袭封阿迷州土知州”
“奢安之乱后,阿迷州的普氏一族,兵多将广,实力更加强劲,日益骄横,目空一切”
“王弄土司,教化土司,八寨土司,牛羊、枯木等等,一众边境土司土寨”
“这些滇南边境的土司,一直依附普氏父子,也趁机纠合在一起,势力更是豪横”
奢安之乱,牵扯到四个省,波及到上百万的死伤,对大明王朝来说,也是一场大浩劫。
此战过后,国力大损的朝廷,肯定要更加倚重,那些从征的西南土司。
石柱土司秦良玉,石屏土司龙氏,宁州土司禄氏,还有反复无常的阿迷州普氏。
这些大西南的土司,大战过后,都得到了朝廷的封赏,获取了大量的丁口和财物,实力更上一层楼。
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