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的政治色彩,把这种朝贡当做主权宣誓。
战功赫赫的靖难皇帝,通过郑和下西洋,接受周边国家的朝贡,来宣誓自己的老大位置。
大明朝廷,可以赏赐金银货物,但这些朝贡小国,必须承认大明的宗主国地位,接受明朝的册封。
同样,这种朝贡贸易,也是一种经济互补交易,宗主国与朝贡国之间,进行以物易物的贸易方式。
这种贸易,促进了不同地方,不同货物之间的货物交流和资源互补。
当然了,到了明朝中后期的时候,大明中央朝廷的经济不行了,负担太重,也就慢慢减少朝贡贸易。
“好了”
“停停停,停下来”
“朕知道了”
龙座上的朱皇帝,听的有点不耐烦了,右手一抬,立刻打断了鸿胪寺的汇报。
这他妈的,哪里是朝贡啊,这是来卖货物的玩意啊,当明朝是冤大头啊。
难怪啊,后世的满清,藩属朝贡国,也就是寥寥几个,两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中华五千年,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血汗,每个朝代,都会赚取大量的外汇和贸易差。
最典型的,就是满清的鸦片战争,国力衰弱,又赚取大量的外汇。
迫不得已之下,船坚炮利的大阴帝国,就用火炮敲开了满清国门,用鸦片贸易,洗劫中华的财富。
同样,大明朝廷的朝贡贸易,也是一种贸易体系。
上百个藩属小国,用自己普通的货物,赚取明朝大量的金银,还有价值不菲的瓷器和丝绸,一本万利啊。
当然了,这也是有好处,大明的文化和仁义,传播几万里,辐射整个周边小国,影响力经久不衰。
但是,朱皇帝不想这么做,他认为手中的刀剑,利益来的更快,国力扩张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