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
当然了,最大的责任人,还是歪脖子崇祯大帝,太刚愎自用了,不懂的帝王心术。
“咳咳”
“好,好,好”
“既然你们,还不说,那朕就不客气了”
顿了一下,眼看着下面的几百人,还是没人吭声,满脸黑线的朱皇帝,再次重重的咳了两声。
没错,今天的朱皇帝,身穿甲胄,腰挎大砍刀,就是来喷人,立规矩的。
“朕还想问一问”
“有些人,身为朝廷勋贵,重臣大将”
“眼看着,朝廷的京都,府,一个个的丢掉”
“整个大明朝廷,文臣武将十几万人,被鞑子追的满天下逃亡,最后都逃到边境了”
“难得,身为重臣的你们,不羞愧吗?不觉的丢人吗?你们还有一丝的脸面吗?”
“朕身为大明的皇帝,正统的天子”
“肩负着光复华夏,驱除鞑虏的重任,身穿甲胄,又怎么了”
“有些人,倘若有那个本事,用自己的嘴皮,去说服满清鞑子,退出朕的九州大地”
“朕可以立重誓,现在就给他一个国公爷,改不拖欠,世袭罔替”
“怎么?没这个胆子吧”
“所以说,非常之时,所谓的仁义之邦,才是真正的不合时宜”
“仁德仁义,说服不了满清,也谈不回大明的万里江山,更拿不回朕的南京城,北京城”
没错,朱皇帝就是开喷,他的开场白,就是要先喷个够。
大明王朝,前面的80年,国力强盛,文治武功更是不错,打下了不少疆土。
但是,真正进入由盛转衰的时间,就是大名鼎鼎的土木堡之变,战神朱祁镇的朝廷。
没错,那一次大战役,大明王朝输了,但后面的京城保卫战,大明打赢了。
为的功臣,就是大名鼎鼎的于谦,可谓是力挽狂澜,挽救了濒临崩溃的大明朝廷。
但是,也就是那一场京城保卫战,文官拿掉了武将的统兵权,导致文武失衡,从此失去开拓疆土的能力。
甚至是,一个个祖宗宝地,纷纷丢失,河套地区,关西七卫,三宣六卫。
大名鼎鼎的旧港府,后世的风水宝地,海上贸易的关键点,就是那时候丢失放弃的。
所以说,朱雍槺的朝廷,一定要改变文强武弱的局面,恢复文武分治的优良传统。
两世为人的朱皇帝,也承认,仁义道德,礼义廉耻,仁义之邦,是中华五千的优良传统。
但是,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把满清赶出去。
待将来,大明再次进入盛世的时候,才会慢慢的回过头,捡起那些仁义之邦,去同化教化蛮夷之邦。
“陛下圣明”
“陛下威武”
“吾皇万岁”
“大明万年”
、、、
没办法,被朱皇帝喷了一刻钟的朝臣们,领头的黔国公,六部重臣,再也不能淡定了,吩咐站出来。
对的,他们早习惯了朱皇帝的作风,强悍强硬,深思熟虑,逮着了就一击必杀。
同样,他们这些人一动,后面的几百人,也紧随其后,开始山呼万岁,圣明英明啥的。
很多朝臣都傻眼了,内心炸裂啊,惊诧不已。
他们是第一次遇到朱雍槺,更是第一次见登基后的朱皇帝,怎么也想不到,是这么一副模样和态度。
太强势了,太能喷了,直接骑脸输出,喷他们这些朝臣,不作为,混吃等死的玩意。
但是,他们更害怕,因为朱皇帝身穿甲胄,腰挎大砍刀,几百年难得一见啊。
当然了,还是有一些装死作死的,就是最前面的宗室王爷,还有一些,彻底边沿化的勋贵朝臣。
一个个装模作样,跪的不像样子,喊的不够响亮,眼神更是充满了不屑。
“呵呵”
“万岁,圣明,英明,威武”
“呵呵”
“朕可活不了一万年,那可是妖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