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
上面的朱皇帝,刚刚停嘴,面色冷峻的兵部左侍郎龚铭,轻咳一声,就站了出来,开口劝谏道:
“启奏陛下”
“老臣觉的,此举有些不妥”
“四川的大将,一下子召回那么多,可能会影响前线的战事”
“特别是夔东十三营,他们一向比较抗拒朝廷的指令,听宣不听调”
“还有,临国公李来亨,是忠贞营的大领,益国公郝摇旗,也是忠贞营的大将”
“老臣是有点担忧啊,万一忠贞营的将士,军心不稳,人心浮动,不利于川北的战事啊”
关键时刻,身为大西军的脑谋士,龚铭必须站出来,坚决劝谏朱雍槺的召见。
这是原则问题,有理有据,夔东的忠贞营,就是不听话,听宣不听调,更别提入朝觐见了。
刚才的时候,朱皇帝拒绝下令挥兵湖广,这个没办法,毕竟金光的战略,也是有理有据。
但是,朱皇帝召见忠贞营回朝,这个性质就比较严重了。
永历朝廷,弘光朝廷,隆武朝廷,都没有召见的先例,大西军的核心团体,还有六部重臣,更是严重排斥忠贞营。
否则的话,忠贞营的一大堆大将,最大的爵位,就不会是个国公而已。
要知道,大西军的三大军头,全部都是异姓藩王,还有几个郡王,国公和侯爷伯爵,就是遍地走了。
更何况,朝廷的重要职位,就那么多,蛋糕就那么大。
一旦忠贞营入朝,以朱皇帝老辣的谋略,谋定而后动,肯定会大用重用。
到时候,大西军的核心地位,只会更加窘迫,军中的优势地位,很快就会抹掉。
“启奏陛下”
“忠贞营的将士,向来桀骜不驯,难于驾驭”
“这么多年,他们待在夔东,也能相安无事,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实在不行的话,朝廷也可以定期拨付一些钱粮,以彰显陛下的仁慈恩德”
“还有,去年满清入侵大西南,如此凶险的境地,永历皇帝和朝廷,也没有北上四川避祸”
“更重要的,16年前的祸事,甲申天变,帝蹦国裂,历历在目啊”
“陛下啊,三思啊”
“一旦忠贞营入朝,必将导致朝局内部,动荡不安,人心不稳啊”
龚铭刚刚说完,不等朱皇帝反应过来,老狐狸铁头娃扶纲,也赶紧站出来,大声劝谏。
身为大明朝廷的重臣,他肯定要反对啊,且大力反对,要阻止朱皇帝瞎搞乱搞啊。
即便是没有大西军的立场,出身大明正统读书人,进士官员的扶纲,也要继续反对。
16年前的甲申天变,扶纲本人,还有朝廷里的六部九卿五寺,二监二院一府。
可以说,基本上,所有的朝廷重臣和大臣,都经历过那段惨烈国事。
16年前,这些人,大部分都是30岁左右,正是热血沸腾,一心报国,壮志凌云的年纪。
就是因为出现了李自成,该死的闯贼流贼,逼死了朱由检,变成了歪脖子大帝。
致使国破家亡,他们这些人的抱负,一下子全没了,被满清追的四处流浪,亡命天涯。
“呵呵”
上面的朱皇帝,嘴角上翘,呵呵一笑,心中不以为然的样子。
再环顾四周,最后把目光看向尚可喜和金光,点了点头,随意的问道:
“因道侯,金侍郎,你们怎么看?”
两世为人的朱雍槺,当然知道龚铭和扶纲的意思,更清楚他们真正的担忧。
一个大西军的代表,担心利益被瓜分,一个是大明正统朝臣的代表,仇恨过去的恩怨。
当然了,召见忠贞营,工于心计的朱雍槺,为啥现在才提出来,那是因为时机到了。
“回禀皇上”
“末将,唯陛下马是瞻”
被点名的老狐狸尚可喜,低着头弯着腰,慢慢站出来,淡定从容的回了一句。
身为降将,低着头的老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