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坛祈雨,若雨下了,怎知是你的功劳,还是俺老孙的?亦或是老天爷自己憋不住了?须得事先讲定规矩,免得事后彼此扯皮,不美。”
国王在宝座上听了,觉得这毛脸和尚虽言语粗直,倒也有些道理,微微颔首。
虎力大仙傲然道:
“何须多言!陛下与众位大臣皆可作证。贫道登坛,依科仪法范,自有玄机。一声令牌响风来,二声响云起,三声响雷闪齐鸣,四声响雨至,五声响云散雨收。次序井然,天地响应,做不得假!”
“哦?还有这般讲究?妙啊!俺老孙倒是头回见!”
孙悟空拍手笑道,
“请了请了!道兄先请!”
虎力大仙不再多言,大袖一摆,龙行虎步般当先引路,唐僧师徒紧随其后,文武百官并国王车驾也移步观礼台。
唐僧师徒与三位国师则来到台下。
抬头望去,只见一座三丈余高的木质高台拔地而起,气象森严。
台左右插着二十八宿星旗,猎猎作响。
坛顶设香案,案上紫铜香炉内香烟袅袅,两侧儿臂粗的风烛煌煌燃烧。
香炉旁倚着一面金牌,上刻雷部正神名讳。
坛下按五行方位摆放五个巨大的青铜水缸,缸内满注清水,水面上浮着翠绿的杨柳枝,柳枝上托着一面玄铁令牌,铭刻着“雷霆都司”的符篆真文。
坛周还有五个桃木大桩,分别书写五方蛮雷使者之名,每桩旁肃立两名精壮道士,手持黑铁巨锤,神色肃穆。
台后更有数十名道士,正伏案疾书,誊写奏告上天的青词文书。
正中设一纸扎炉鼎,以及诸多代表执符使者、土地功曹的草扎人偶。
虎力大仙在坛下整了整衣冠,神色肃穆,并无半分谦让,拾级而上,直登坛顶。
一名小道童恭敬地捧上数张书写好的朱砂符箓和一柄七星桃木剑。
虎力大仙执剑在手,步罡踏斗,口中念念有词,乃正宗上清雷法秘咒。
诵毕,将一道符箓在烛火上点燃。
坛下道士亦同步将一道代表奏事功曹的草人连同文书焚化。
虎力大仙拿起那面沉甸甸的雷击木令牌,运足法力,猛地一拍!
“乒——!”
一声清脆又极具穿透力的令牌声响彻广场。
几乎是同时,原本晴朗无风的天空,忽然自东南方向,一股清风悠悠吹来,拂动众人衣袂发梢!
猪八戒忍不住低呼:
“哎呀!这道士真有些门道!令牌一响,风就来了!”
悟空眼中金光一闪,低声道:
“师父师弟们莫慌,护好师父,俺老孙去去就回!”
其默念口诀,一丝元神已脱体而出,直上九霄,原地只留一个毫毛所化的假身护持。
悟空元神升至半空,运起火眼金睛,只见那风起之处,一位手持风袋的女神和一位扎着口袋的童子(巽二郎)正在施法。
孙悟空当即喝道:“司风的!认得我齐天大圣否?!”
风婆婆与巽二郎一见悟空,连忙停下施法,上前恭敬行礼:
“原来是大圣爷!不知大圣驾临,有何吩咐?”
虽是天庭正神,但对这位曾大闹天宫的煞星也是忌惮非常。
孙悟空道:
“我保唐僧西天取经,路过此地,正与了神通!若再敢吹动那妖道一根胡须,仔细你们的老骨头!”
风婆婆面露难色,苦笑道:
“大圣息怒!非是小神不肯相助,实乃…实乃出,等同于上清一脉法旨,按天条律令,我等风云雷雨诸司,凡受箓籍者,皆需优先响应,否则便是渎职之罪啊!小神…小神也是奉命行事,身不由己!”
悟空一愣,没料到还有这层关系。
但其性子执拗,岂肯轻易罢休:
“我不管甚么符诏!老孙在此,便是道理!快收了风!”
风婆婆与巽二郎相视苦笑,只得一边言语拖延,一边放风。
正在此时,下方坛上,虎力大仙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