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金身逐渐融入菩萨法相,释迦虚影头顶现出大乘教主的宝冠。
极乐世界所有优昙花同时绽放,花蕊中飞出无数"卍"字金符,在虚空组成一幅气运流转图——原本分流的大小乘气运,此刻正如百川归海。
"妙啊!"
"释迦既登大乘教主之位,那小乘佛教……."
佛母眼中慧光暴涨,看穿三十三重天外那盘棋局,
"便会成为我西方佛门的嫁衣!"
"善哉!世尊此计..."
阿弥陀佛笑声震动十方佛土,八宝功德池水凝成朵朵金莲托起诸天菩萨,
"看似退让实为进取,明处舍位暗中夺运。那太清自以为落子天元,岂知整个棋枰都将归我西方所有!"
世尊额间白毫宛转,射出三道金光接引过去现在未来:
"释迦牟尼本是菩提树下证道,受我佛门印记,其性灵早与我佛门因果纠缠。太清遣他分化气运,却不知这正是送来助我佛门圆满的最后一味药引。"
说着伸手一指,雪山虚影中现出正在禅定的释迦牟尼,
"待其坐上教主之位,自有我大乘多位佛菩萨‘辅佐’..."
准提佛母突然将七宝妙树掷向虚空,树冠上悬挂的璎珞化作八万四千法门:
"届时以大乘佛法包容小乘教义,纵是太清亲临,也难斩断这已成定数的因果!"
三人相视而笑时,世尊指尖凝聚一朵金莲,莲心映出雪山胜境:"此事当遣燃灯古佛前往说项。他曾为释迦牟尼授记,最是合适不过。"
话音未落,一道亘古佛光自三十三天外落下。
燃灯古佛踏二十四诸天虚影而来,头顶寂灭佛火中沉浮着灵柩灯虚影:"南无阿弥陀佛,此事贫僧愿往。"
准提佛母手中七宝妙树突然开出一朵并蒂莲,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正是佛门因果具象化。
阿弥陀佛颔首:"善。且告诉释迦牟尼,若愿归心,下个量劫时,混元道果可期。"
大雪山巅,万年玄冰折射出森冷幽光,释迦牟尼盘坐于千瓣冰晶莲台之上,周身缭绕的白金色佛光与漫天风雪相互激荡。
当燃灯古佛破空而来时,这位小乘佛教的领袖甚至未睁开眼,只淡淡开口:“燃灯老师不辞千里,可是为佛门气运之事?”
“果然瞒不过道友。”
燃灯古佛挥动手中古朴的青铜灯盏,灯芯火苗明明灭不定,却将方圆百丈的寒意尽数驱散。
望着冰晶莲台下方那道蜿蜒的金色气运支流——此刻虽细若游丝,却依然倔强地流淌着,
“西方大兴,本是天道昭昭。可如今两脉相争,气运割裂,于你我皆非幸事。贫僧来此,奉二圣与世尊法旨,特邀道友入我大乘佛教一脉,共参菩提大道。”
释迦牟尼终于睁开双眼,眸光如电:“燃灯老师此言差矣。我小乘教义直指本心,渡人先渡己,此乃解脱大道。若要我摒弃教义,向大乘俯首,绝无可能。”
"道友误会了。"
燃灯古佛从袖中取出一卷金册,
"非是要道友摒弃教义,而是..."
其展开金册,顿时梵音阵阵,现出"三乘归一"四个大道真文,
"以大乘为舟,小乘为桨,共渡苦海。"
释迦牟尼眸光微动,却见那金册上浮现出未来景象:
灵山法会上,小乘弟子与大乘比丘同席而坐;
菩提树下,两部经典交相辉映。
“道友,如今佛门气运分裂,不仅西方难兴,就连你我修行,也要受阻。”
这番话如重锤敲在释迦牟尼心间。
其本为太清老子所布之暗子,身负分裂佛门气运之重任。
然燃灯所言不无道理,佛门内斗不休,西方难兴且不论,自身证道之路亦将荆棘满布。
但若两教合流,小乘虽信徒众多,然在大乘高手如云、又有西方二圣坐镇之情形下,恐难脱附庸之命。
权衡利弊后,释迦面色未变,语气却冷峻了几分:“燃灯老师既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