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熔金般凝实,最终化作五尊威严肃穆的明王法相,镇守五方。
不动明王居中央,通体青黑,怒目獠牙,周身缠绕的业火并非赤红,而是深邃如夜的青焰。火焰翻腾间,隐约可见一枚“阿”字真言浮沉其中,每闪烁一次,大地便震颤一分。
降三世明王镇东方,四首八臂,通身赤红如血,足下踏着三座魔山,象征降伏贪嗔痴三毒。其手中所持金刚杵、降魔弓、宝轮等法器嗡鸣不止,似有万千怨魂在兵刃间哀嚎。
军荼利明王踞南方,蛇为璎珞,龙为臂钏,一条狰狞龙王盘绕其左腕,蛇信吞吐间,毒雾弥漫,连空气都被腐蚀出嘶嘶白烟。
大威德明王踞西方,六面六臂六足,身骑巨硕水牛,牛蹄踏地之时,地面龟裂,无数骷髅自裂缝中浮出,却在触及业火红莲的瞬间灰飞烟灭。
金刚夜叉明王镇北方,三目五牙,口中雷光翻涌,其齿间每一次咬合,都有金刚杵虚影迸射,将周遭邪祟撕成碎片吞噬。
五尊明王齐现,梵唱如雷,整片天地仿佛化作一座巨大的降魔坛场,只待一场杀劫降临。
——
五尊明王齐声咆哮,声浪如万亿狮子吼同时炸裂,三十三重天界的琉璃瓦尽数震颤,天河倒悬,星辰移位。
那吼声里含着佛门最上乘的"吽"字真言,震得阿修罗道血海翻腾,饿鬼道万千幽魂匍匐战栗。
倏忽间,五道怒相如百川归海,复归释迦牟尼金身。
佛陀眉间白毫绽放千叶宝莲,莲心赫然浮现五智如来种子字——蓝"吽"、白"嗡"、黄"啥"、红"阿"、绿"欠"。
此乃五方佛陀以忿怒相显化,正是:金刚萨埵破痴暗,宝生如来焚贪毒,弥陀如来斩嗔业,不空成就伏慢心,大日如来照无明。
多宝道人——如今尊号释迦牟尼如来——眸中因果轮转,终是了却太清圣人所托。
自雪山证道后,释迦牟尼足踏金莲,开始了在西牛贺洲的弘法之路。
这位曾为玄门真修的多宝道人转世之身,此刻将佛儒道精义融会贯通,所创小乘佛法别开生面:
在教义上,取道家"清静无为"之精髓,融儒家"克己复礼"之要旨,合截教"有教无类"之胸襟。
每逢月圆之夜,释迦便在菩提树下开坛说法。
其声如清泉漱玉,字字珠玑:
对樵夫讲"砍柴担水,无非妙道"
对商贾说"千金散尽,因果不空"
对王侯论"众生平等,皆具佛性"
短短三载,慕道者如云。
这一日,释迦于灵鹫山巅,从万千信众中择取十人记入门下:
首徒大迦叶,破衲衣下筋骨如铁。曾以头陀苦行踏遍八十一国,一杖一钵渡尽恒河沙数众生。其禅定之功,能令三千世界于一念间现于芥子。
舍利弗尊者,眉间智慧光常照。昔日与外道论法,三言两语便令对方幡然醒悟。一部《阿毗达摩》,道尽八万四千法门真谛。
目犍连神通盖世,曾入阿鼻地狱度化恶鬼,上忉利天为母说法。其天眼观三千世界如观掌纹,神足通能缩万里为一步。
须菩提解空第一,静坐时身如虚空,说法时字字破执。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说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至理。
富楼那辩才无双,能以恒河沙数比喻说一法,又能以一言蔽八万四千经。其声如狮子吼,曾度化五百外道同时皈依。
迦旃延论义第一,析法如庖丁解牛。曾与十六国智者论道,以"箭喻"破生死之惑,以"火宅喻"解三界之苦。
阿那律天眼洞明,虽双目失明而心眼照彻十方。见众生轮回如观手中琉璃,说因果报应如数掌上螺纹。
优波离持戒精严,行住坐卧皆合律仪。其所传戒律细如毫发,却又不失圆融,令僧团清净如水。
罗睺罗密行潜修,虽为佛子而甘居末座。其修行如春风化雨,步步生莲而不着痕迹。
阿难多闻不忘,二十五载随侍佛陀。一部《阿含经》八万四千言,能倒背如流而无错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