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魔符又围绕着外骨骼转动;
最终,外骨骼再围绕虚脑运行。
如此,就形成一个层层递进的古怪“天体系统”。
罗南于是就知道,这应该是以父子层次关系为根据的异形树状图。别的不说,倒是把魔符那边的体系,都给展现了出来。
只不过,这是什么标准啊?
扫描信众?外接神经元扫描的无形波动,似乎也切过了猫眼那几位,却没有丝毫反馈回来。而且,为什么会作为“外骨骼”的子层挂载上去?难道还要他装备不成?
新出现的三层五个图像,悲剧的仍是不可读取状态,但又有不同。
魔符完全是和飞舰、外骨骼一样的暗灰色,不见任何动静。但在它的子层,血魂寺已经隐约着了些色彩;至于更下一层的袁二、摩伦,包括金桐的灵光种子,甚至闪烁着熹微的光芒。
他意识点触,果然,是开始解析的状态,有一些特殊的反馈。而且随着时间流逝,变得越来越明显。
罗南像是变成了听诊医生,意识一次次从这几层图像上面掠过,感受那细微却又持续不断的变化。
不知不觉,十分钟过去了,呈现在罗南眼前的图像,已经展现出了更清晰的新情况。罗南也终于读懂了一些信息,那是相对直观的量度感受,还原为他可以理解的数据比例。
十分钟时间,这几个新元素的解析进度,已经出现了很明显的差异。
金桐的灵光种子,解析进度大约是1.2%,
摩伦的解析进度,则是0.7%,
至于袁二,其进度值刚到0.1%。
要说这种速度,如果一直持续还能接受,就怕像观想图形那样,憋了两个月的9.9%……
可问题是,三者之间的进度差异,有点儿说不过去:速度最快的金桐的灵光种子,其次是是摩伦,再然后才是袁二。
还有,再往上一层去看,不知不觉间,血魂寺的解析进度也来到了0.4%,位于摩伦之后,袁二之前。
这个有点儿乱……需要理一理。
罗南动笔,将四个元素解析进度重新排列了一下:金桐1.2%,哦,现在是1.3%了;其他三个,摩伦0.7%,血魂寺0.4%,袁二0.1%。
这里面逻辑让人看不懂了。怎么说也应该是更高层级的解析起来更困难。可看金桐灵光种子的夸张速度,今天就差不多解决了?
其次就是血焰教团系统的,解析起来也比较容易。是比较契合呢?还是比较浅薄?
最后就是袁二,这头畸变种明明已身属血魂寺,沦为傀儡之流,偏偏解析起来最困难。
难道说云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