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店铺大多是木质结构,褐色的门板上还留着旧时的铜质门环,有的店铺门口挂着红灯笼,有的则摆着几盆绿植,绿萝垂下来,缠绕在门框上,透着浓浓的古意。
呵呵一踏进老街就兴奋地跑起来,鞋底踩在石板路上发出“哒哒”的声音。没跑几步,她就被一家卖小玩意的店铺吸引住了。店铺门口摆着个木架子,上面挂满了各种木质玩具——有彩色叶片的风车、能转起来的陀螺、刻着花纹的梳子,还有小巧的木质拨浪鼓。
她拿起一个风车,风车的叶片是红、黄、蓝三色的,木质手柄打磨得光滑圆润。她轻轻一吹,叶片立刻“呼呼”转起来,彩色的影子在地上晃来晃去,她眼睛瞬间亮了:“露露姐,你看这个风车!太可爱了!我想买一个,挂在咱们院子的槐树上,风一吹就能转,肯定特别好看!”
白露笑着走到她身边,抬头问店主:“老板,这个风车多少钱?”店主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穿着深蓝色的对襟褂子,脸上满是皱纹,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小姑娘喜欢就拿去吧,不值什么钱,算我送给你们的。我这店开了几十年,就喜欢看小孩子开心的样子。”
呵呵连忙摆手,把风车递回去:“不行不行,该多少钱就多少钱,不能让您吃亏。您开店也不容易,我们怎么能白要您的东西呢?”老人见她坚持,只好说:“那就算五块钱吧,成本价,你们别嫌弃。”姜柏宸掏出钱包,拿出一张十块钱递过去:“不用找了,您做生意也辛苦。”老人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又从架子上拿了个小陀螺递给呵呵:“那这个也送给你,谢谢你们啊。”
呵呵抱着风车和陀螺,开心得蹦蹦跳跳,走几步就把风车举起来,看着它在风里转动。往前走了几步,白露被一家布料店吸引住了。店铺的门是敞开的,里面挂满了各种颜色的布料,有的是光滑的丝绸,有的是厚实的棉麻,还有的绣着精致的花纹。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布料上的花纹显得格外鲜活,像要从布上跳下来似的。
白露拉着姜柏宸走进店里,手指轻轻拂过一匹深蓝色的棉麻布料。布料摸起来柔软又厚实,纹理清晰,还带着淡淡的棉麻清香。她把布料展开,在姜柏宸面前比了比:“这块布料做钱包刚好,颜色沉稳,摸起来也舒服,你装剧本的时候用着也合适。而且棉麻的料子耐用,用多久都不会变形。”
姜柏宸拿起布料在手里掂了掂,又凑到鼻尖闻了闻,笑着说:“你选的都好,我都喜欢。要不要再选块其他颜色的?比如你喜欢的浅粉色,给你做个小布袋,装化妆品正好。”白露摇摇头,把布料叠好递给店主:“不用啦,有这个就够了。等回去我就动手做,争取早点给你用上,说不定还能在上面绣个小图案,比如‘长安雪’的logo。”
林星婉则被旁边一家线装书店吸引了。书店的门是木质的,上面挂着块小牌子,写着“老书斋”三个字。她拉着姜柏宸走进去,店里的空气里弥漫着旧书的纸张香味,书架很高,几乎顶到天花板,上面摆满了各种线装书,有的书页已经泛黄,边缘还有些磨损,透着岁月的痕迹。
店主是个戴眼镜的中年人,穿着灰色的中山装,正坐在柜台后整理书籍。看到他们进来,他热情地站起来:“想买点什么书?我们这儿有不少老书,都是市面上少见的,有历史类的、文学类的,还有些当年的书信集、日记稿。”
姜柏宸走到书架前,手指轻轻划过书脊,笑着说:“我们想找些关于1937年长安文人生活的书,比如他们的书信、日记,或者记录当时文人西迁的资料,您这儿有吗?”
店主眼睛瞬间亮了,转身从书架最上层抽出几本书,小心地放在柜台上:“巧了,我这儿刚好有几本!这两本是当年长安文人的书信集,里面记录了他们的日常交流,还有对时局的看法;这本是《文人西迁纪实》,里面有不少老照片,还有当事人的回忆,你们看看有没有用。”
姜柏宸小心地拿起一本书信集,封面是深蓝色的布面,已经有些褪色。他轻轻翻开,里面的字迹是手写的,有的是钢笔字,有的是毛笔字,虽然有些模糊,但能看出当时文人的细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