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的剧本,书页上已经用不同颜色的笔做了标注——红色是语气重点,蓝色是情绪转折,黑色是需要补充史料的地方。林星婉也打开帆布袋,把里面的书一本本拿出来:“我带了《抗战时期文人西迁纪实》《1937年长安文化史料》,还有几本线装的旧书,里面有当时文人的书信,说不定能帮你找到沈知远说话的语气感觉。”
姜柏宸接过书,指尖轻轻拂过泛黄的书页,眼里满是认真:“这些太有用了,上次我还在找沈知远写家书的参考,这些书信里的用词肯定更贴近那个年代。”他找了个防水的文件袋,把剧本和史料分门别类地装进去,又在袋子上贴了标签,“这个袋子我放背包里,路上就能翻,到了京都也方便找。”
林星婉点点头,又从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我还整理了沈知远的角色时间线,从他在象牙塔做学者,到战火蔓延后决定护书西迁,每个阶段的心理变化我都标出来了,咱们路上可以一起聊聊,看看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
姜柏宸接过笔记本,翻看了几页,忍不住赞叹:“星婉,你想得太周到了,这些时间线对我把握角色太重要了。比如沈知远刚决定护书的时候,肯定有犹豫,毕竟他是文人,没经历过战乱,这种犹豫要怎么表现,咱们路上可以好好聊聊。”
两人聊得投入,旁边的白露和呵呵也没闲着。白露帮姜柏宸收拾完衣服,又开始整理自己的东西——她的化妆品不多,却都摆放得整整齐齐,护肤品用小收纳盒装好,口红按颜色深浅排好序。呵呵则在旁边帮她递东西,时不时还拿出手机拍两张照片:“露露姐,我要把咱们收拾东西的样子拍下来,以后做成相册,等柏宸哥话剧演出成功,咱们再翻出来看,肯定特别有意义!”
收拾到一半,白露忽然想起什么,跑到小厨房翻了翻,拿出两包橘子糖——一包是她下午买的,还没拆封,另一包是呵呵上次送给她的,说是橘子味最浓的一款。“这个也带上,”她剥开一颗塞进姜柏宸嘴里,又给林星婉和呵呵各递了一颗,“柏宸排练累了的时候吃一颗能提神,咱们路上聊天的时候也能吃,甜甜的,心情好。”
姜柏宸含着糖,甜意从舌尖漫到心里,他伸手把白露拉进怀里,在她额头印下一个吻:“有你在,不管在哪,日子都是甜的。”
呵呵和林星婉看着两人恩爱的模样,都忍不住笑了。呵呵掏出手机,偷偷拍了一张两人相拥的照片,小声对林星婉说:“星婉姐,你看他们俩,好甜啊!以后我也要找一个像柏宸哥这样的男朋友,会疼人,还会陪我做喜欢的事。”
林星婉笑着揉了揉呵呵的头发:“会找到的,咱们先帮他们把东西收拾好,明天一起去京都,好好支持柏宸的话剧。”
四人忙到快半夜,终于把东西收拾妥当。门口并排放着四个行李箱——姜柏宸的黑色行李箱装着他的衣服和日用品,白露的米色行李箱里有两人的换洗衣物和护肤品,呵呵的粉色行李箱塞得满满当当,还挂着一个毛茸茸的挂件,林星婉的灰色行李箱里则放着她的衣服和部分史料。小桌上还放着两个背包,姜柏宸的背包里装着剧本文件袋和一个小相框——里面是四人在片场的合照,呵呵站在中间,比着剪刀手,林星婉站在旁边微笑,姜柏宸和白露站在两侧,手牵着手,笑得灿烂;白露的背包里装着橘子糖、润喉糖,还有给四人准备的晕车药和湿巾。
房车的灯被调暗了些,四人靠在沙发上,手里捧着温茶,看着窗外的夜色。呵呵靠在林星婉肩膀上,打了个小小的哈欠:“明天就能去京都了,我好期待啊!听说京都的老街有很多好吃的,还有卖小玩意的店,咱们周末一定要去逛逛!”
林星婉点点头,看向姜柏宸和白露:“等柏宸排练不忙的时候,咱们一起去京都的剧院看看,提前感受一下话剧舞台的氛围,我还想去看看那里的古籍馆,说不定能找到更多关于《长安雪》的资料。”
白露靠在姜柏宸怀里,声音软软的:“好啊,我还想在租的房子里养几盆多肉,放在窗台上,每天浇水的时候就能想起在横店的日子——咱们上次在片场种的那盆多肉,不知道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