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罢了。”白露选了一张剪有大雁塔的剪纸,塔尖的铃铛都剪得清清楚楚,她小心翼翼地放进包里,像捧着件易碎的宝贝,生怕不小心弄坏了。
郑楷举着相机在集市里穿梭,镜头像雷达一样扫描着四周,对准那些古老的手工艺品和热闹的人群,“咔嚓咔嚓”拍个不停,快门声在喧闹中也格外清晰。他看到一位捏面人的老师傅正在捏孙悟空,五颜六色的面团在他手里搓揉捏按,先用白色面团做脸,黑色面团做眼睛,红色面团做披风,很快就有了雏形,连头上的翎子都栩栩如生。他赶紧跑过去,半蹲在地上调整角度,拍下这精彩的瞬间:“呵呵,快来看,这面人捏得太像了,连孙悟空的火眼金睛都捏出来了,眼神都透着股机灵劲儿!”
呵呵跑过来,帆布鞋踩在石板上发出“哒哒”的声响,她举起相机也拍了几张,手指在屏幕上放大仔细看:“这老师傅的手艺真棒,比我画的还像,你看这衣服的褶皱,都捏出层次感了。不过你这角度没找好,把旁边的糖葫芦摊拍进去了,有点乱,我来试试,从这个角度拍能突出面人。”两人一边拍一边讨论着光线和构图,你一言我一语,不知不觉就走到了集市的深处,离入口处的喧闹远了些,多了几分安静的韵味。
范成成和沙易则被一家古籍书店吸引了,书店的门是厚重的木质门,上面挂着块黑底金字的“翰墨轩”匾额,边缘有些磨损,透着股岁月的沧桑。门口摆着几排旧书,用木板支着,风吹过书页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和旧纸张特有的味道。两人走进书店,里面的光线有些昏暗,书架从地面一直顶到屋顶,摆满了各种古籍和画册,空气中漂浮着细小的尘埃,在从窗户透进来的阳光里飞舞。范成成拿起一本线装的介绍唐代书法的画册,纸张已经泛黄,边角都卷了起来,他小心翼翼地翻开,里面的字迹是手写的批注,他翻了几页就舍不得放下:“你看这上面的书法,跟碑林博物馆里的石碑字迹一样有气势,笔锋刚劲有力,太珍贵了,这可是真正的老物件。”
沙易则在看一本介绍唐代建筑的书,里面的插图是手绘的,详细地画出了唐代宫殿的结构,斗拱、飞檐都标注得清清楚楚。他指着其中一幅说:“你看这斗拱的结构,跟我们在大兴善寺看到的一模一样,榫卯结构严丝合缝,不用一根钉子就能撑起那么大的屋顶,古人的建筑智慧真是让人佩服,现在的建筑师都得好好学习。”
李辰对这些手工艺品和古籍兴趣不大,他更关注的是集市里的小吃,鼻子像小狗一样四处嗅着。他看到一家卖柿子饼的摊位,铁锅上的油滋滋作响,金黄的柿子饼在油锅里翻滚,像一个个小太阳,散发出甜甜的香味,带着柿子特有的果香。他忍不住买了一个,刚出锅的柿子饼烫得他左右手来回倒,吹了几口凉气才咬了一口,外酥里软,甜而不腻,柿子的香甜在嘴里化开,好吃得眯起了眼睛,嘴角还沾了点糖霜:“嗯,这比超市买的好吃多了,现炸的就是不一样,热乎乎的甜到心里了。”
张真元睡醒了,揉了揉眼睛,也加入了寻找美食的队伍,肚子里的馋虫早就被集市的香味勾出来了。他看到一家卖油茶麻花的摊位,一口大铜锅架在炉子上,里面的油茶冒着热气,老板正用长勺不停地搅拌,旁边的筐里放着金黄的麻花。他赶紧跑过去,嗓门洪亮:“老板,来两碗油茶麻花!多加麻花,多放芝麻!”老板是个憨厚的大叔,脸上堆着笑,系着的白围裙上沾了点油渍:“好嘞!马上就好!咱这油茶是用牛骨髓熬的,香得很!”不一会儿,两碗热气腾腾的油茶麻花就端了上来,里面的麻花泡得软软的,吸足了油茶的香味,油茶咸香浓郁,上面撒着芝麻和花生碎,张真元拿起勺子舀了一大口,烫得直吸气却舍不得停:“这才是正经的西安味道!比我在家喝的豆浆带劲多了!”
姜柏宸拉着白露的手,两人像散步一样慢慢逛着集市,手指偶尔轻轻摩挲。他们走到一家卖香囊的摊位前,摊位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香囊,用丝绸缝制而成,有绣着牡丹的、有绣着荷花的,还有绣着西安城墙的,颜色鲜艳,散发着淡淡的草药香。“这个香囊挺好看的,”姜柏宸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