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
道,是规则,为上乘,法,是方法、为中乘,术,是行为、为下乘。
这一点上,嬴政几乎是在听到了罗浮对于道法术的解释之后,第一时间明白过来了。
这也是为什么,在真正长生的机会就在眼前的时候,他竟然会有所犹豫的原因。
而罗浮的这种划分方式,实则完全是基于他的儒道圣域体系的。
毫无疑问,在罗浮所开创的儒道圣域体系之中,真正的道,就是儒道圣域本身,也是罗浮所掌握的神威世界,被这个神威世界所容纳的诸多百家体系就是法,每一家学说,都能够在儒道圣域之中有所感应,进而所掌握的手段,能力,则是术了。
不过长生之术到底有些匪夷所思。
除罗浮允许之外,其他诸子百家,就算是在儒道圣域之中得法,其所谓的长生也只能局限于在儒道圣域世界之内,正如之前的震候成蟜一般。
根本不能涉足外界,这也是罗浮的道所规定的。
嬴政想要在罗浮这里得到长生之法,显然是不可能的,毕竟一个法,可以衍生出更多的术来。
道就像是一个参天大树的树根一样,撑起了一根主干来,在这个主干上延伸出诸多分支,这些分支就是法,而每一个分支,还会出现更多的枝叶,这些枝叶就是不同的术。
长生这样的特殊体系,罗浮只会传授术,而且是被定死的术,绝对不会传授法的。
瞬间看出了嬴政的这点心思,罗浮随即提醒道:“陛下需知,不得术,何以窥法呢?”
罗浮的话,虽然的确提醒了嬴政,但嬴政内心对此,却还是有些贪心不足。
不过这也正常,身为始皇帝,一统山东六国之后,不提那些雄才大略的方面,其性格上,必然有着不为人知的缺陷。
贪婪,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
人性之贪,在帝王身上展现的尤其淋漓尽致。
大权在握,自然会想要长生不死了。
定了定神,嬴政躬身行礼,道:“先生所传之术,可的法吗?”
有了罗浮的解释,嬴政的确明白了何为法,何为术,何为道。
在嬴政的认知之中,如果用他所重视的法家来形成的话,那么道就是法家的概念,法就是商君所指定的法了,而术,那顶多就是帝王操纵人心的手段。
相比起来,嬴政并不在意法家的道,反而更加在意法家的法,至于说术,他同样也看不上。
“因人而异!”这次罗浮并没有真正的正面回答,而是给出了一个看似有希望,实则不过是糊弄人的说辞。
是的。
因人而异,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