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领导,这是非常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安如山同志道:“说说你的依据。”
“好的,第一点,目前的爪哇总统苏诺加虽然执政近二十年了,但在目前爪哇政局当中,他的实力远远不如PKI和军方,要想掌控爪哇,他必须掌握好平衡,虽然这些年他和PKI合作,依靠华夏人发展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成果,但因为土著人政策倾斜,以及对军方的无能为力,让爪哇经济停滞不前,出现了滞涨的情况,底层百姓困苦不堪。”
“相对的是,在爪哇的华夏人日子过得普遍比土著人好,土著人和华夏人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要想转移老百姓的矛盾,就要给这些土著人一个发泄的渠道,而这个渠道就是对华夏人下手。”
“领导,这可是几百年来殖民者屡试不爽的方式啊。”
陈晋的话让安如山同志心中一凛,脑子里也闪现出以前听说过的事情。
华夏人下南洋的历史很悠久了。
早在唐朝时期,就有不少海商因为经商去了南洋,但规模很小。
那个时候的南洋,不管是爪哇还是马来亚,都还是蛮荒之地,定居的华夏人很少。
南宋灭亡的时候,就有很多华夏人通过海洋逃离蒙人的铁蹄。
到了明朝,闽省、粤省沿海下南洋的人更多了。
郑和下西洋时期,华夏的造船工业发展到巅峰,跟着郑和船队南下的,还有很多闽省、粤省的海商,也为大批两省商人和手工业者前往南洋经商和谋生提供了机会。
除了海商,两省甚至有的村子成群结队下南洋,在南洋各地形成了聚居的村落。
可以说,大量的华夏人涌入南洋后,对当地的生产、生活以及经济建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方面,许多华夏人在侨居国从事商业活动,负责管理海外贸易,收购当地土特产,销售该国货物,从而形成一个沟通华夏与海外贸易的商业网络。
另一方面,还有相当一部分华夏人从事手工业,烤面包师、裁缝、鞋匠、金匠、银匠、雕刻师、锁匠、画家、泥水匠、织工,几乎无所不包,他们在当地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