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他走的完全是和正常体制完全不同的晋升通道,和这些有关部门也没有什么交集。
这两年来,他打过交道的部门,最多的就是公安部、外交部、工业部,还都是不怎么愉快的接触。
本来这些人也不在乎陈晋,觉得陈晋不过是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孩子,上面两位领导有些纵容他而已。
但自从延城园区投入使用,新安园区开始建设,国防科工局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调动各种资源加快建设,很多人这时才发现,国防科工局已经成长为一个庞然大物。
看看国防科工局的这些数据。
现在的国防科工局,已经有专业的研究人员三千人,保卫人员一万多人,管辖的工厂有工人上万人,1964年的收入上亿元,1965年上半年超过10亿元,超过一半是出口创造的,在全国设立合作供应基地上百个,在保持自已充足的供应的同时,还为当地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京城是华夏的政治中心,延城园区突然出现一个十万人规模的城市,很快就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国防科工局就进入了很多人的视野。
这时候就已经有很多人准备在延城园区咬上一口了。
想想看,一个十万人规模的城市,而且是现代化的城市,不是农村,这里面有多少职位?每天涉及到多少金钱?
很多人提出要在延城园区成立一个新区,成立各级政府机构,安排干部去管理,但是都被安如山同志驳回了。
他知道延城园区的重要性,这么做只会废了延城园区,所以提出这些建议的人都被他赶回去了。
几个月之后,这些人对延城园区终于打消了念头。
教育部这是终于抓住机会了,因为延城园区几乎是独立的,不和其他单位发生联系,只有教育部有这么一次机会可以在延城园区身上咬下一口肉来。
王文明当然不是自已一个人就敢吞下四百万,他也是一个团体的一员。
他们本来以为陈晋肯定会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结果陈晋来了个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