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周总,德国那边又来电话了,说想引进咱们的智能花盆技术,还说要派工程师来学习。”
“让他们来,”
周阳毫不犹豫地说,“但核心技术不能给,就教他们基础操作。
对了,让囡囡准备一下,给德国工程师讲讲科普角的运营,让他们也学学,怎么把技术用到老百姓的日子里。”
挂了电话,周阳走到窗边,看着厂区里来来往往的货车,心里琢磨着,得赶紧把科普角的二期工程提上日程。
昨天看孩子们做实验时,桌子有点挤,得再扩建个实验区;机器人表演的地方也小了点,下次得搭个像样的舞台。
正想着,手机响了,是槐花打来的。
“周爷爷,你快回来看看!
三大爷的月季开花了!
开了好多好多!”
周阳笑着答应:“好,爷爷这就回去看。”
他吩咐周子轩盯着厂里的事,自己则开车回了四合院。
刚进院,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三大爷的月季被挪到了科普角门口,十几朵花一起开了,红的、粉的、黄的,像一片小花海。
三大爷正拿着剪刀,小心翼翼地修剪枝叶,二大爷的玉鸟笼挂在旁边的架子上,鸟儿在里面跳来跳去,叽叽喳喳唱得欢。
槐花举着她的智能手环,正在给月季拍照:“周爷爷,你看这朵最大的,像不像小太阳?”
“像!
太像了!”
周阳走过去,蹲下来仔细看着,“三大爷,您这手艺可以啊,咋养的?”
“秘密,”
三大爷得意地笑了,“想知道啊?得用我的独家配方——淘米水酵的肥,纯天然,不烧根。”
“那您可得教教我们,”
秦淮茹笑着说,“我家那盆茉莉总掉叶子,正愁没辙呢。”
“教!
免费教!”
三大爷大手一挥,“以后每周三下午,我在科普角开个养花课,谁来都行!”
傻柱从厨房探出头:“那我来烤点鲜花饼当课间餐!
就用三大爷的月季花瓣!”
“可别!”
三大爷赶紧护住花,“我的花是看的,不是吃的!
要用花做饼,去摘许大茂那向日葵!”
许大茂正好进门,听见这话嚷嚷道:“凭啥摘我的向日葵?我那是留着结瓜子的!”
众人哈哈大笑起来,笑声在四合院里飘啊飘,飘到了科普角,飘到了机器人的金属外壳上,飘到了每一朵盛开的月季花瓣上。
周阳看着这一切,忽然觉得,这日子啊,就像三大爷的月季,只要用心伺候着,总会开出热热闹闹的花来。
至于科普角的二期工程,至于德国来的工程师,至于厂里那些永远也忙不完的订单,都慢慢来,反正这四合院的故事,还长得很呢。
中午,傻柱的鲜花饼没做成,改成了南瓜饼。
秦淮茹熬了一锅绿豆汤,大家坐在科普角的阴凉地里,一边吃饼一边聊天。
三大爷讲他年轻时养花的糗事,说有次把仙人掌当成多肉,浇了半盆水,结果烂根了;二大爷说他的玉鸟,孵出了三只小鸟,等长大了送一只给槐花;许大茂则在旁边摆弄他的新手环,说要开个能记录养花数据的功能,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一查就知道。
槐花戴着新手环,在月季花丛中跑来跑去,手环上的步数一路飙升。
周阳看着她的背影,又看了看身边这些说说笑笑的老街坊,忽然想起小时候妈妈常说的一句话:“日子就像和面,得慢慢揉,才会筋道。”
现在他信了。
你看这四合院,揉进了机器人的金属光泽,揉进了月季的花香,揉进了孩子们的笑声,揉进了老街坊们的家长里短,可不就成了一盆筋道的好面?将来不管是蒸包子还是烙饼,肯定都香喷喷的。
下午,周阳回了工厂,刚进办公室,周子轩就拿着一份报表进来了:“爸,非洲那边的订单又加了5oo套智能花盆,说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