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经受多年教导,比起辽东与诸夏接触颇多的高句丽,也差不到哪去。
怎么九貊的后裔可以建国称王,
他们慕容部却不行呢?
好在首领头脑清醒,并没有贪图一时虚名,而将部族置于尴尬的处境。
他只是对那些刚刚迁移到辽东,觉得“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从而心思浮动起来的族人说:
“要多多的耕耘,多多的积攒粮食,多多的生聚人口。”
“人口不足,哪里能建立国家呢?”
“而且我慕容部受到天子认可,也算入了诸夏的支脉,可不能像高句丽那样,活得粗糙!”
高句丽建国归建国,
但其国中制度、礼法,乃至于文思,都留着浓浓的旧日影子。
不然的话,
原本生活在齐鲁,被诸夏一路追击到辽东的九貊之后,可比东胡还要“正统”一点。
所以,
那个属于慕容氏的国家,需要用心去建立。
若搭了个跟高句丽国一般的“四不像”出来,
首领自己无颜见祖宗,也要给后人留下祸患。
如此,
便拖到了今日。
但面对着儿子的催促,首领沉吟一阵,还是选择了推迟。
“当今天子并非昏庸无能之人。”
“他之所以放任我慕容氏在辽东发展壮大,其一在于,我部族本是外来,在此处根基浅薄,一时难以成大气候。”
“其二,则是引我族人,来与高句丽等蛮夷争斗,以免让之兴盛起来。”
“其三,才是认可我族的恭顺忠诚,给予厚爱。”
帝王的感情,哪怕有真心的存在,难免夹杂着其他心思。
好在慕容氏也不在意这个。
国族之间的往来,偶尔会引用男女的关系来比喻,可不代表前者真的是“人”了。
用常人之心,
去揣摩一国的行动,
这可不是什么聪明的做法。
慕容氏只需要审时度势,为自己谋划好处就行了。
“再等几年!”
等到慕容氏的人口更加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