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要种。”
“学校也要修建。”
“人才是国家的根基啊。”
西海的宋国,
感受着身体正逐渐失去活力的赵裕,在南巡两河时,指着两岸青翠的杨柳,对随行身边的太子说道。
那些饮着西泾渭水的岸边树,
早已不是当年刘太公为嬴秦种下的羁绊之木,
而是赵裕掌权之后,下令四处兴修水利的同时,顺便种下的。
旧日的老树在战火中遭到焚毁,
困苦的百姓为了求取火焰的温暖,也被迫砍伐起为大河舒缓泥沙的杨柳。
长久的动乱过去,
留给新生宋国的,便是满地狼藉。
而如今,
两河的岸边,重新生长起了青青的杨柳。
附近的百姓,也渐渐褪去了慌张害怕,有了于河边悠闲,欣赏风景的从容。
这是宋国正走向兴盛的象征,
是宋国君臣认为的,诸夏天命正向着西海偏移的征兆。
“也是我迟迟没有让你继承位置的缘故。”
车架滚滚行过,
四十岁的太子听到自己的父亲这样说。
这话中的意味,实在是深长。
已经有了自己的孙儿,
一向被臣子们称赞“稳重有度”的太子,不由得忘记了城府,脸上流露出复杂的神色。
作为太子,
他与宋国的年纪一样。
作为赵裕的继承人,
他已经三十多年了。
作为赵裕迎娶了爱妻的第二年,便在一众长辈中出生的孩子,
他拥有了“承业”这个寓意美好的名字,也在很小的年纪,被父亲确立为赵氏的下一任主人。
他本该不为之后的兄弟而感到忧虑。
可家族与国家,是完全不同的。
承担它们的压力,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随着年纪的增长,
随着身后兄弟的追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