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面对显露出早智天赋的孩子,窦氏并没有给予他渴求的拥抱和赞赏,而是趁机找到皇帝,吹起了“废立太子”的枕头风。
窦氏陪着皇帝睡了几年,已经摸清楚了这位君主的底线——
显而易见,
他是一位贤明的君主,
在放松了先帝为群臣设下的禁锢后,又通过白虎观的议论,兼职了天下第一大儒,为臣子换上了一条更加柔和的红线。
在延续父祖统治的基础上,又将国力提升到了新的地步。
但他却又称不上一位圣人。
对比起光武帝对后宫诸多女子的脉脉温情,明帝对后宫妃子的赏罚分明,
当今天子在后宫的处置之道上,更喜欢随心所欲。
毕竟后宫的妃子们在本质上,只是皇权的依附品,是属于皇帝的东西。
除却一些出身显贵,或者得宠的妃子外,
其他的,哪怕是为其生育过子嗣的女人,也无法得到皇帝的照顾。
就像那失去孩子,忧郁而死的梁贵人一样。
皇子很重要,
但皇子的生母并不重要。
能养孩子的女人,后宫可太多了!
而重视子嗣的皇帝,也十分关注“谁能继承基业”这个问题。
这是皇帝在后宫中,花费的最大的精力。
刘肇年仅三岁,才启蒙不久,就能背诵几句经典,明了它的深意,
这难道不是天赋超群的体现吗?
那个长到五岁,结果智慧还比不上弟弟的太子,又凭什么占据高贵的宝座?
所以窦氏劝说皇帝废立太子,可不是为了自己的私欲,而是为了大汉江山啊!
光武帝为了明帝这个明君种子,都能甩了她的外祖父,现在皇帝再甩掉刘庆,又有什么疑问呢?
皇帝被她说动,心中想着光武帝故事,又想起自己册立刘庆,本质上是为了敷衍太后,令其在死前没有遗憾。
如今太后已经去世,
刘庆不仅没有增长智慧,还有体虚多病的趋势,怎么可以担当起国之储君的责任呢!
于是,
皇帝废了刘庆,改立刘肇。
今汉传了三代,复立至今还不到六十年,竟发了两次易储之事。
有些臣子在私下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