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朕这个天子是不会退的,也不能退的!
辅佐朕的大臣最好自觉一点,发挥一下臣子的本分!
遵循这样的旧制,
每当有人指责天降灾祸,是朝廷无道时,大汉就要献祭一个三公级别的高官,以彰显自己反省的诚意。
其基本流程,便是高官先认错,再归家反省,若之后天灾平定,可随皇帝心思进行起复或者闲置。
若之后天灾仍旧,那只能“自裁以谢天下”了。
不过,
匡衡可舍不得自杀,离开这花花世界,去往阴暗的冥土。
他按照流程居家反思后,
关中的水灾不仅没有平息,
忧心忡忡的长安百姓,还传播起了“秋时将有大水”的言论。
群臣都做好了上他家奔丧吃席的准备,却听说匡衡这个老东西,还厚着脸皮活在世上,甚至还因为久居不动,体型变得圆润了一点。
这让他们纷纷感慨起“大儒不愧是大儒”。
这般的气度,绝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王凤也更觉得这老家伙恶心了。
好在没过多久,
王凤终于摸到了匡衡的把柄,并令人将之揭露在了朝野面前——
匡衡这个乐安侯,在朝廷为之划分封地时,明知官吏因记错了地名,而使其封地多出来了四百顷田地,却未上报朝廷,还理直气壮的向那些土地上的百姓收取田赋。
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侵吞国家资产,以公肥私啊!
这必须出重拳!
于是,
避开了儿子的牵连,
撑住了天灾的压力,
一心想要保住自己权位的匡衡,到底还是被免职归乡了。
他在回家的路上,还愤愤的说道:
“天下侵吞土地,圈占百姓为己用的,又不止我一家!”
“我匡氏兴盛,这才多久?”
“不过多拿了十八年的民赋罢了!”
“那些世代的权贵,侵占的土地何止四百顷?私征的民赋又何止十八年!”
“哼!”
“别以为我不知道,那些官员为何要延缓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