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博眺望着越发纤细的黄河,发出真心的感慨。
他润到这个地方,已经很久了,但还是没能爬到高原上去。
因为每当他一顺着河流往上面一蹿,马上就跟坐滑梯一样,呲溜一下的滑下来。
在此期间,虽因有秦岭、太行的加持,已经足够让何博在高原的“独断万古”下支撑下去,但这并不代表,跨越大地阶梯这件事就容易做到了。
何博在诸夏润来润去这么多年,对诸夏大地“呈阶梯式分布”,早就有了深刻感悟。
而高原之高,
对比起从齐鲁的平原,润到秦蜀的山地这个过程来,
就像在跨栏之后,猛地转为了撑杆跳。
手里没有撑杆的何博,只能小心翼翼沿着山地高原的交界带,阴暗爬行。
然后爬一段,
呲溜下滑一段。
饱受生活启迪的何博还顿生灵感,提出了后世著名的“青蛙爬井”之问,并将之载入《杂说》,为这部著作增光添彩。
属实苦中作乐了。
好在,
通过坚持不懈的阴暗爬行,
何博终究润到了高原的边缘。
他再次走出了诸夏大地,来到了一处如今荒凉无比的新天地中。
大河之水在这里,
变得更加瘦小、纤长、浅薄。
大地距离天空很近,同时也非常的宽广。
河水就在这片土地上蜿蜒流淌着,从高处淌去低处,带着最初的高原雪山融水,承接了天上的落雨,包容了各路的支流,最终汇聚成诸夏大地上的滔滔大河,哺育了千万的生灵。
何博站在这样的地方,回身远望,就可以俯瞰到高原之下的一切。
河水在那里逐渐奔流起来,裹挟着冲击而下的泥沙汹涌而去,要在后面的河段中将之沉淀、平和下去,变成肥沃的土壤。
于是鬼神也忍不住感慨,“大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然后,
他又继续前行。
好在已经上了高原,
何博总算不能在做那爬井的青蛙了。
他只要在高原雄浑的压迫中,慢慢蠕动,以防自己被高原镇压就行!
沿着纤细的水流一路溯洄,
何博最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