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宪对当今的顺天府究竟发展到什么地步很是好奇,当天在通州吃饭喝酒,翌日赶路进京,他都在打问情况。
王言很耐心的给胡宗宪详细交代了一番,算是提前做工作交接了。
早在以前王言做大兴知县的时候,就已经事实上的影响了整个顺天府的发展,等到了他总领整个顺天府之后,开始影响的就是顺天府周边地区了。
所以经过了将近六年的发展,在王言充分开发大明帝国的潜力的情况之下,上马了各种的大项目。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不是因为中途担负起了东南平倭的开支,王言几乎把整个顺天府都给翻新了一遍。
也是因为京城的大繁荣,虹吸了周边地区的劳动力以及经济。毕竟那么多的项目,只靠顺天府的百姓是无法做到的。哪里都要用人,顺天府就那么多的人,哪里够用么。
又因为顺天府的环境清明,没有深重的剥削,百姓们想方设法的留在这里。再加上清田查口的原因,导致在这六年的时间之中,整个顺天府的人口从一百二十万口,达到了二百四十余万口。
同时也因为人口的增多,王言进行了城市的扩建、改造工程,京城的东城、南城两个方向,在城墙之外出现了大量的新住宅。
在城内,王言拆迁了一些老旧的片区,借助着水泥、砖石之力,盖起了二三层的小楼,又进一步的增加了城内的土地利用率,也造就了一批大明时代因为拆迁而富起来的寻常百姓。
也只能是拆寻常百姓的房子,毕竟王言要是去西城搞拆迁,那些大户人家得死死的要钱,还能聚集起来鼓噪生事,麻烦多的很。非得成片成片的抄家,否则根本别想办成事儿……
人多了,需要的各种基础生活物资,以及其他的各种有用没用的商品的需要当然也要加大,自然促进了商业的更大繁荣。
商业繁荣,需要生产的东西就要多,于是也就有了水陆运输的繁荣,以及小作坊的扩张,由此形成颇具规模的工厂,对于劳动力就有了更多的需要。
那么这些新增加的外来人口,也就有了去处,能够赚取钱财生活下去。
而为了保障百姓们的收入,遏制大户们的剥削,综合整个顺天府的各方面的条件,王言制定了最低收入标准,同时也引入了七天休一天的假期,不休要补钱。
据统计,大多数的百姓都是不休假的,他们要多赚假期的那些钱。只有少数人,他们选择假期,选择在这一天里去集市逛逛,去听听曲,看看戏,去城外走一走,去河边钓钓鱼,总之就是开始享受生活……
百姓们都赚到了钱,自然要花销,于是整个顺天府也就自然而然的运转了起来。
而在顺天府的广大的农村地区,百姓们的日子也好了很多。最直观的,就是家家户户的房子都升级成了砖瓦房。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家的窗户,都是换上了价格还没有压下来的玻璃窗。
这是因为他们整体负担的税赋减少,再加上持续了六年到现在仍旧没有停止的大建设,百姓们在农闲的时候都能去干活赚钱,给钱相当痛快,明码标价,按月结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