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操心的也就只有赵安陵与管仲二人,同样作为六部尚书之一的蒯亮也就只选半个,剩下的几人,也就只是象征性的上下班打个卡,露个面。
故而,内阁这里,完全是两极分化,忙的忙死,闲的闲死。
就算是朝会,事实上,也不是天天都要上朝的,如果没有急事的话,也就平均五天上上一次朝。
也正是因为如此,赵安陵、蒯亮、管仲他们,这段时间,一直忙着大战过后各道那些积压的事务以及迁都的事情,就连张宾,也被赶着去河北了,唯有姚广孝,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闲。
白天上班的时候喝喝茶,下班回家之后念念经,可谓是毫不惬意。
只不过,王应看让人传来的一道文书,打破了姚广孝这里的平静。
王应看让人递上来的文书,内容虽然不多,但事情不算小。
姚广孝心中一瞬间,就将王应看的计划推演了一个遍。
外交之能,姚广孝确实是比不过王应看。不管是之前与皇甫古渊成盟促成双强之局,又或者是如今在北狄之中搅弄风雨,王应看在这方面的才能都彰显的淋漓尽致。
至少,大汉能够发展到至今,王应看功不可没。管仲是双强战略的提出者,可王应看却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实施者。
双强战略的实行,让曾经的中苍一力独对赵匡胤、东苍、轩辕黄三家,故而,大汉才能够一统北地,拿下河东、山阴,向北封锁中行山脉,向西甚至灭亡了四小王朝其中两个。
如此一来,这才积累出了灭亡中苍,发动这一场征南之战的国力。
故而,作为其中重要人物的王应看,这功劳自然是不可忽视的。
然而,在出谋划策之上,王应看就永远没办法和姚广孝比了。
王应看虽然给了姚广孝一个惊喜,可是,在姚广孝看来,王应看的谋划之中,还是有很多疏漏之处的。
故而,在看到这道文书的第一时间,姚广孝心中就已经重新推演过了一次。同一时间,他更是让人叫来了赵安陵和管仲,甚至是王羽他们。
“若论合纵连横,应看当是无人可出其右,儒门七杰,果真名不虚传!”
“不过,陛下,大汉之敌,是赵宋,亦是大武!”赵安陵老成持重道。
王应看远在北狄,他所带来的东西,从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帮他们制衡赵宋,如果发展好的话,说不定还可以成为一般用来对付赵宋的尖刀。
然而,赵安陵却透过赵宋看到了之后的大武。
现阶段,赵宋和大武那里,确实是没什么联系。但是,之后就不一定,毕竟此一时彼一时。
就像曾经的大汉和金帐王庭也没什么联系,但当双方有了共同利益的时候,自然也就在之后有了联系,而且是密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