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大雍的成丁增多,他才终于允了蒙傲向韩魏动兵的事。
他为郑子徒将事情做到此等程度,可郑子徒非但不知感恩,开口竟完全不顾及君王的颜面,毫无半点人臣之礼!
秦臻强忍着怒气,几乎要发作,没想到郑子徒并不知收敛,再次开口。
“大王方才问臣,为何‘嘴上称贺,眸中却全无喜色?’臣敢问大王,您还记得六年前您承诺臣什么——您说渠修十年过于漫长,愿给臣二十万民夫,让臣六年内修完泾洛之渠——两个多月后便是竣工之期,您说的民夫呢?”
郑子徒抬手指了指东方。
“民夫在东边,在雍与韩魏的战场上!臣在泾洛之渠上安排任务时,各段的管事都向臣抱怨民夫不足数,臣亦核对过渠上民夫数目。渠上民夫最多时大约有二十万之八成,多数时候是二十万之六七成。今年河渠将竣工,人数反而最少,只有二十万之五成。渠上都在讨论此事究竟为何,原来竟是被蒙将军征调进了军中。”
话说一半,郑子徒又想起郑子徒又想起前些日子自己在河畔村的祭台旁讥讽蒙傲的话。
那时候他还说大雍近些年不曾对外用兵,蒙傲空有一身本领却无用武之地的。
原来,最好笑的人只有他自己啊!
他冷笑一声,又道,“大王英明神武,当知河渠溃则良田毁,良田毁则饥民起!大王一心想要韩魏之民成为您的子民,您可曾想过,在这歧雍之间千里河山的百姓——您现在真正的子民,他们又当如何生活?”
话毕,郑子徒再次跪倒在秦臻面前。
“这渠臣既然修不成了,那臣只求速死!”
秦臻原本十分恼怒,此时听着郑子徒这一番冒犯至极的言辞,脸上的愠色倒减去几分。
今日郑子徒在听说韩魏被雍国夺城时面如土色,那一瞬间他真的担心郑子徒是韩国或者魏国派来的奸细。
没想到郑子徒竟是为了原本该分派到河渠上的民夫挪到了军中气恼。
此事确实是他言而无信,并不能全然怪郑子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