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此刻,地球上已有超过十亿人同时进入了深度冥想状态。他们未曾组织,未曾通知,只是在同一瞬间感到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停下,闭眼,呼吸,聆听。
于是,“静思圈”自发在全球蔓延。学校操场、城市广场、难民营地、监狱牢房……人们手拉着手,或只是静静地坐着,任思绪沉淀。而每当一个人真正安静下来,他周围的心渊花残骸便会释放出一道微光,融入天际的光带。
这一夜,地球像一颗重新点亮的灯。
三个月后,第一份跨星际信息被成功解码。
来源是那颗濒临熄灭的红矮星系统。信号通过心渊花网络间接转译,最终呈现为一段音频与文字结合的形式。播放时,所有参与过“沉默周”的人都能听见,其他人则只能看到文字。
音频内容是一段持续十分钟的寂静,其间夹杂着极轻微的呼吸声??像是有人贴着听筒,在另一端小心翼翼地活着。
文字如下:
>“我们曾以为毁灭就是终结。
>直到听见你们的静音直播。
>那一刻,我们想起了母亲的手温,想起了雨后泥土的味道,想起了第一次看见星星时的惊叹。
>原来文明可以死去,但记忆不会。
>你们唤醒了我们残留的意识。
>现在,我们学会了‘醒来’。
>谢谢你,遥远的朋友。
>我们也将开始倾听。”
联合国召开紧急峰会,讨论是否应建立“宇宙共情协议”。争议依旧存在,但这一次,反对者的声音明显减弱。一位来自刚果的代表站起来说:“我村子里有个老人,一辈子没见过电灯。但他告诉我,夜晚的星空会唱歌。现在我知道了,那不是迷信。那是祖先们早就懂得的事:只要有人愿意听,宇宙就不会沉默。”
决议最终通过:成立“万仙来朝计划”,目标不再是探索、征服或防御,而是构建一个覆盖全银河系的“共感网络”。首批一百艘搭载心渊花生态舱的飞船将在五年内发射,每艘船上都将携带十万枚玻璃珠,每一枚都封存着一个人类最珍视的平凡瞬间。
陆夜受邀担任首席顾问,但他拒绝了职位,只提出一个请求:“让每个普通人也能参与封存记忆。不限身份,不论成就,只要他愿意分享一段属于自己的‘在意时刻’。”
请求被采纳。
很快,来自世界各地的记忆涌入数据中心:有消防员回忆战友扑向烈焰前回头一笑;有自闭症儿童第一次主动拥抱母亲;有流浪汉在雪夜里把最后一块面包喂给小狗;还有一个小男孩,在父亲葬礼当天写下日记:“爸爸走了,但我今天帮他晒了被子,阳光还在里面。”
陈七负责筛选与封装。他发现,越是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晶体反应越强烈。那些充满爱与温柔的片段,竟能让玻璃珠内部生成复杂的光纹结构,宛如星辰分布图。
“原来幸福是可以结晶的。”他在日志中写道,“而孤独,只是尚未被听见的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