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拍他的胳膊:
“李大哥别说这见外话。
咱们认识这么长时间,也算是同甘共苦过了。
自己人不用这么客气。”
说着就带铁牛走了。
李木匠摸着刚才被拍过的地方。
心里止不住的小鹿乱撞。
“是自己人了吗?”
他满眼兴奋的喃喃自语着。
……
原本还以为终于找到了文清这个替班大夫。
江思月能好好休息两天。
可现在又有的忙了。
江思月找了上河村下河村两个村子里的富户。
做生意的、小地主等人。
在留客居吃了一顿饭。
告诉大家在家乡修水渠的好处。
“虽然我知道你们不一定种地。
但一定有家人亲戚在村子住。
这次修水渠不光是保证今年的春种。
还同时兼顾雨期泄洪等功能。
大家都在这儿生活了好多年了。
知道若是清水河发起水来什么样。
有了这个水渠,就能保证雨期来临的时候庄稼不会被淹。
也能保证旱时灌溉。
可是个利国利民的好事。”
见他们满脸犹豫。
江思月又道:
“这件事不光是我推动的。
咱们新上任的县令高大人,已经拨了三百两银子做修水渠用。
后期水车安装的时候还会请他来见证。
各位拿了钱。
我会把名单和金额都写成账册,呈交高大人。
并申请在水渠旁边立一块碑。
把咱们出过钱的人都写上去。
后期如果能将水车和水渠推广开来。
有可能还会被写入县志。
这可是个青史留名的好机会啊!”
众人于是才有了动作。
交头接耳一阵。
有的已经决定要捐钱了,可是不知道该捐多少合适。
江思月于是拿出一本账册来。
让旁边带着的阿荣做记录。
“前面高县令已经出资三百两。
虽然不太多。
但是毕竟是府衙的钱,高大人又新官上任。
我们是给自己家乡办事,自然要尽心尽力。
我在这儿给大家带个头。
以思月茶饮铺的名头捐款一千两。
各位看着给。
有多大力出多大力。
回头碑文上的顺序会按照大家出钱多少安排。”
“我出五百两!”
有人举起手来说。
他家是个小地主。
修这水渠对家里种地也有好处。
而且他儿子还在县学读书。
如果能在县令面前露一脸的话。
回头在书院也能被夫子和同窗们高看一眼。
有了带头的。
后头陆陆续续有人出钱。
但毕竟都没有生意做的像江思月这么大的。
一般出手都是一二百两算多。
有的也有五十两二十两的。
让江思月觉得意外的是。
席间孙二虎来了一趟,送了两个包裹。
“这一兜是二百两。
杰子出了一百两,剩下的是咱们工友们凑的。
这二百两是李木匠给的。”
募集了一圈钱。
江思月让阿荣统计了一下。
加上她出的一千两,总共是两千三百两多一点。
江思月点点头:
“都是家底不怎么丰厚的。
能凑起这些来也不错了。”
正准备招呼大家吃饭。
留客居的桑掌柜突然进来了。
“江娘子。
冒昧打扰一下。
刚才听说你们正在募钱修水渠,还能立碑上县志?
你看我能不能凑一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