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陈林定了定神:“从应天到北平,全程约两千里。
若要修建铁路,需先勘测地形,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再铺设铁轨、修建车站。
以目前的人力,若调动十万民夫,配备足够的铁匠和工匠,预计需三年时间。
所需铁料,需调用全国半数的铁矿,虽说从后世带回来成批量的铁轨,但这些铁轨终究会用完,大明最好还是提前做到自产。
还有粮草供应,需江南各省协济。”
朱元璋点点头,能自产当然最好,但后世带回来的铁轨,不用白不用。
现在最要紧的是先修通往北平的铁路线,其他线路今后在慢慢规划。
至于十万民夫、三年时间、半数铁矿.....
这也都不是小数目。
但他看着那顺畅滑动的小车,心里却算出了另一笔账。
一旦铁路修成,从应天到北平,原本需要一个月的路程,变得只需三日就能抵达;
粮草、军械运输,成本能省一半不止。
将来若是北方有战事,军队和物资能快速调运,北元的威胁,或许就能彻底解决。
“行,这事就交给你!”
朱元璋突然开口,声音斩钉截铁:“传朕旨意,成立‘铁路督造府’,由陈林任督造使,总领铁路修建事宜。
工部、户部、兵部全力配合,所需人力、物力,优先调配!”
此言一出,随行的大臣们都惊呆了。
徐达站在人群中,这位平定北方的开国功臣,此刻眉头紧锁。
他征战半生,深知粮草运输的艰难。
当年北伐北元,多少士兵因为粮草不济而冻死饿死。
若是铁路真能如陈林所说,那将来大明的军威,定能远播四方。
但他也担心,如此浩大的工程,会不会劳民伤财,重蹈秦始皇修长城的覆辙。
“陛下......”
徐达上前一步,躬身道:“修建铁路固然是好事,但十万民夫征调,恐会影响农时。”
“还望陛下三思。”
朱元璋看了徐达一眼,知道他是担心民生。
他沉吟片刻:“天德所言极是。
传旨,凡参与铁路修建的民夫,每日给粮二斤、钱五十文,家中免徭役三年。
若有工匠技艺精湛者,破格提拔为百户、千户。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