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设想了。
牵一发而动全身啊,到时候恐怕就不单单是水灾这么简单了。”
陈林听了朱元璋的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似乎也意识到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不过,他并未气馁,稍作思考后,又想出了一个主意:“既然抄家不可行,那咱们是否可以考虑从海外购粮呢?”
“海外?”
朱元璋闻言,不禁一愣,显然对这个提议感到有些意外。
陈林见状,赶忙解释道:“海外主要是指占城和安南两地。
这两个地方土地肥沃,粮食产量颇为可观。
咱们可以派遣使者前往洽谈,购买他们的粮食以解国内之困,用新钞购买。”
朱元璋听后,仍然摇头道:“此举虽好,但远水终究难解近渴啊。
从海外购粮,路途遥远,运输不便,且耗时良久。
等粮食运到,恐怕灾民们早已饿死大半了。”
陈林却不以为然,反驳道:“赈灾之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长期的努力。
朝廷难道连一点储蓄粮都没有吗?
只要能撑过这段艰难时期,待两国粮食运来,便可补充损耗的粮仓。”
朱元璋眉头微皱,若有所思地说道:“朝廷储备粮还是有一些的……”
陈林见状,连忙接口道:“那就先将储蓄粮顶上,以解燃眉之急。
然后,再用占城和安南的粮食来补充空缺。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解决当前的困境,今后还能形成海外采购粮食的惯例,以海外粮食弥补中原不足,免得一有什么天灾人祸,就有人造反。”
陈“占城、安南盛产稻米,且与大明有贸易往来基础。
只需派遣得力使者前往占城商谈价格、运输等细节即可。”
朱元璋一边摸着下巴,一边仔细思考着陈林的建议。
他的目光落在陈林身上,似乎在审视着他的提议是否可行。
陈林感受到朱元璋的目光:“呐,这事别找我,我可没空理会这些。”
“我只是提出一个方案而已,具体的执行还需要您来安排人手啊。”
朱元璋的脸色一沉,气愤地说道:“屁话!你也是朝廷官员,是咱的臣子,咋地,领着俸禄不想做事!?”
陈林不爽道:“我是大明的外交部长,负责的是对外事务,而非户部的工作。
术业有专攻,我能给您出主意已经很不错了,具体的事情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