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要想在国内上映,得中影和“今天影业”去谈,不过中影公司一向拮据,想敲多少油水出来是不可能的,那么江弦就只好去谈分账式买断。
这里要说一下,外国电影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主要是买断电影。
买断电影,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其实就是中国本地发行商中影公司花钱买断的外国电影,然后在国内放映。
这种模式呢,从8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
为什么江弦觉得从中影身上捞不到油水呢?
很简单。
有个案例,当时中影公司从华纳兄弟手里买下了《超人》(1978年)的影院放映权。
花了多少钱呢?
花了5万美元!
这一部《超人》是由理查德.唐纳执导的那版。
某种意义上,这部电影才是“超人”系列的真正开端,是第一部《超人》。
堪称超级英雄电影里程碑。
也是首部成为开创好莱坞视觉奇观先河的系列电影。
在1978年上映,全球票房突破了3亿美元!
嗯.大部分人童年应该都看过,克里斯托弗.里夫饰演超人,就是那个为了让女友路易斯起死回生,绕着地球疯狂转圈儿,直接让时间倒流
顺带一提,马龙白兰度其实也出演了.他演的是超人他爹,在镜头上出现10分钟,赚了高达四百万美元的报酬!
就这么一部堪称影史经典、票房畅销全世界的影片,中影买过来才花了5万美元。
江弦当然不指望从他们这儿敲出油水。
换句话说,他不指望和中影公司玩儿一次性买断。
什么叫一次性买断呢?
介绍一下,买断总共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一次性买断,很简单,就是一次性直接付清账款,这是最常见的形式,大多数买断都属于这一类。
还有一种叫分账式买断,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种模式下,当电影在中国影院的总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外国制片方除了买断价格外,还能收取电影收入的一定份额。
比如《敢死队2》、《惊天战神》、《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这些都是分账式买断的电影。
不过一直到2000年以后,分账电影才逐渐普及起来,2005年的买断配额更是扩大到了30部,这里面大概有4到5部是好莱坞或美国电影,其他大部分来自欧洲、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拉美等地,或者是跨国联合制作的影片。
《末代皇帝》要是一次性买断,江弦估计中影总共也掏不了几个子儿,但要是分账式买断.那“今天影业”可有的分了。
另外呢,《末代皇帝》这电影居然在国内没有进行过大范围的商业化重映。
这太亏了!
中影公司真是手里好片子太多,不知道该怎么用起来,浪费了太多好片,让太多的经典电影蒙尘了。
这一次,江弦必须要改变这个现状,毕竟《末代皇帝》每多一张电影票,都有钱到他的账户上,肯定是要多组织重映的。
三联书店这边,《小王子》的出版工作,很快被列为出版社的头号任务,正如火如荼的进行。
结果组稿的编辑有些困扰。
基于每部作品的出版习惯,都要请几位有权威、有重量的作家来为作品作序。
那请谁来给《小王子》作序呢?
这让编辑很犯难。
《小王子》是一部儿童文学,理应有几位儿童文学作家来为《小王子》作序。
不过现在当红又有名气的几位儿童文学作家,好像都不太够资格。
请谁?
总不能请《童话大王》的郑渊洁吧?
三联书店苦日子过太多了,还没碰到过这种情况,要出版作品的作者名气太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