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是拜师了吗?”倒座房的王寡妇好奇地问何雨柱。
何雨柱乐呵着说道:“哟,是王大姐呀,对喽,他们今天过来拜师呢,我叫我师兄过来当个见证人。”
王寡妇一听,眼睛瞪得浑圆,心说这何雨柱年纪轻轻就当上主任了,竟然没想着收徒弟,早知道有这好事,她就让儿子去拜师了,也省得去粮站搬粮食打零工了。
等她想问能不能收她儿子的时候,何雨柱一伙人已经走远了,她气鼓鼓地拍了自己嘴巴一下,嘟囔着:“叫你嘴慢!”
到了前院,李婶子也凑过来打听,何雨柱还是笑眯眯地回应着。
李婶子一听,眼睛立马亮了起来,可随后又黯淡下去,她儿子已经是厂里的正式工人了,不可能拜师,孙子又太小,拜师也不合适,真是错过了大好机会。
“柱子啊,你还收不收徒弟了?”
虽然自己家没这条件,不过还是问问,指不定哪天亲戚家有需要呢。
何雨柱笑着摇摇头,“婶子,不收了,刚收了俩,教徒弟太费神了,我可没那么多精力。
婶子,不说了啊,雨水一会儿要去上学了,我得去送她,回头再聊。”
何雨柱心里很清楚,李婶啥意思他能不知道嘛,真要再收徒弟,在食堂里找不就得了,里面那么多人,性格啥的都清楚,何必找那些不熟悉的人呢。
三个食堂,赵海杰和王衍港,再加上马华这个徒孙,一人负责一个,也能撑得起场面,没必要再收一个了。
李婶望着何许两家人渐行渐远的背影,心里直叹气,咋就没想到这一茬呢,白白错过了这么好的机会。
要是有自家亲戚拜师,有何雨柱这个主任照应着,在食堂里肯定吃得开。
看到李婶那副惋惜的模样,大家心里都清楚了,看来这拜师的事儿是真的。
不过呢,大家还是乖乖地等李婶过来,七嘴八舌地问了起来,李婶自然是知无不言,把知道的一股脑儿全说了出来。
听到何雨柱不想再收徒了,大家一个个都惋惜得很呢,多好的机会啊,就这么白白错过了。
贾张氏眯着眼睛,心里犯嘀咕,没想到是这么个情况,不过呢,他们家也确实没合适的人。
要是真能拜师,那可就能吃到好多好多好吃的了,心里暗暗可惜,他们家咋就没个合适的人呢。
何雨柱一家人回到家,稍稍歇了会儿,就赶紧去学校送雨水上学了,何雨柱越想越觉得得买辆自行车了。
可他去打听过了,自行车是降价了,可现在也得二百八十多呢,还是有点小贵。
他也去问李怀德,这自行车什么时候能恢复平价,李怀德说也不清楚,不过他建议何雨柱,还是再等半年比较合适。
甚至李怀德还跟他说,要是真不着急的话,再等一年也成,他听说山东青岛那边已经在搞自行车厂了,等明年就能生产了,到时候价格肯定会更便宜。
何雨柱可不想多花那冤枉钱,他琢磨着还是等雨水放暑假的时候再看看,价格合适就买了,实在不想再等明年了,雨水没个自行车也太不方便了。
就在何雨柱一家人去送何雨水的时候,二大妈和二大爷从刘光齐家里回来了,这就是为啥今天大家在院子里议论二大爷家的事儿也不避讳的原因。
他俩去看孩子了,家里就剩刘光福,刘光天也出去打零工了。
真要到时候找人算账,这么多人,谁知道是从谁嘴里说出去的啊。
二大爷和二大妈回家后,二大妈就迫不及待地跑出来打听消息了,今天院子里这么热闹,刘光福也跟刘海中说了,具体的他也不清楚。
二大妈本来想找徐春妮打听消息,结果吴春明今天带着老婆孩子出去玩了,自然啥消息都没打听到。
吴春明可不容易逮着这机会,带着老婆孩子出去乐呵,每周末刘海中都得叫他过去,不是下棋就是听新闻。
二大妈一听何雨柱收徒的事,眼睛“唰”地就亮了,再一听何雨柱不收徒了,眼睛又“嗖”地眯了起来,心里琢磨着自家老二拜师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