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了。”
“竟是这样快吗?”
“今年一月已经全书完稿,我也没想到,本来计划两年完成,没想到一年便写完了。只是重读三年前所作东汉以前的旧稿,又觉得和后写的部分多有不类,只好重新改写,现在还没有改完呢。”
“先生真是精益求精啊,先生写作之神速陈某更是自愧不如。”
“梦家,你可不要忘了,要不是在蒙自的时候你再三劝我动笔,便没有这本书了。”
罗常培好奇地问道:
“哦?竟还有这样的佳话吗?梦家,你还真是功劳不小啊!”
陈梦家连连摆手:
“陈某可不敢居功,是钱先生学养深厚,信手拈来,我不过是顺势而为、推波助澜罢了。”
听了陈梦家的谦辞,钱穆却表示了反对:
“梦家,你可是帮我指点迷津的人!你曾经跟我说的那些话我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当时我觉得国史资料浩繁,而我所知有限,于是想仿效赵翼所作《廿二史札记》的体裁,将我所较有把握的内容分成不同的专题来写,而并不十分熟知的内容便留阙不谈。你却劝我说,如此写出的作品较为精深,史学学者更能从中获益,但从全国大学青年和时代的急迫需要来考虑,我们缺少适用的中国通史教材,如果我能先摒弃掉自己的担心和顾虑,先写成一本合格的‘中国通史’教科书,无数国内的青年学子将受惠无穷。后来我们又一道散步,你再次向我提议此事,可彼时我仍颇有踌躇,想等到北返之后再动笔。”
陈梦家接着说道:
“当时我见先生仍心怀犹豫,便对先生说,若是回到北平,以先生的广博兴趣,彼时不知又有多少题材涌上心来,到时候哪儿还有工夫去写一本教科书呢?不如趁着现在流寓他乡,生活不安、书籍不富,先生就将每日课堂所讲内容随笔书之,如此一来,不光先生驾轻就熟,读者也能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