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留念。
他们会认真倾听颜炳强和杨凤兰说的话,会询问一些他们老家的情况,还会说说自己的经历。
苏念生68年就去了黑省建设兵团,在那里待了9年,77年才返京。他对农村生活非常了解,跟颜炳强和杨凤兰都有话聊。
除了苏念生,还有在央广等媒体工作的,有广告公司老板。
元初一边咔咔拍照,一边跟系统说:“这是传媒人的聚会,也是插队知青的聚会,是团结的聚会,胜利的聚会。”
系统自然而然地接道:“是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的聚会。”
苏念生还询问杨凤兰和颜炳强对他的节目有什么意见,俩人纷纷摆手,“没有没有,您的节目已经是最好的了。”
夸得苏老师脸都红了。他给元初留了个电子邮箱地址:“照片发到这个邮箱里。有什么建议也可以给我发邮件。或者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小事,也可以找我。别太大,太大了我也解决不了。”
元初记下邮箱,笑着跟他说:“您放心吧,我们遇上的最大的事大概就是今天,我姥姥姥爷见到偶像了。”
苏念生问她:“你们是来旅游的,还是在京城长住啊?”
“长住的。周末出来逛逛。”
“那你们以后遇到偶像的机会多了去了,我这样的都不算什么。我跟你们说,咱京城别的不多,名人多、大官多,院士都有坐地铁的、骑自行车的,说不定你们走在路上就能碰到了。没事多出来走走、逛逛。”
苏念生这一队人,还有一位社会活动家,逮谁跟谁做宣传,这会儿看他们这个“小型粉丝见面会”搞得差不多了,就邀请元初他们有空参加她组织的活动,元初也留了她的网址,表示会关注她发出来的活动通知。
晚上回到房间,杨凤兰和颜炳强还挺激动,跟元初说:“没想到苏老师这么随和,这么好说话。”
“苏老师是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的,经历的事多了,不是那种浅薄的人,自然知道真诚才是最好的社交态度。”
晚上,杨凤兰和元初睡一间房。出门在外,她还是担心元初一个人睡会不安全。
早上被她搭救的小女孩的妈妈又打电话过来。
这位妈妈在早上接到孩子以后就给元初打电话了,千恩万谢,约元初见面表达谢意,元初都拒绝了,“举手之劳,换了别人也会帮的。再说了,孩子选中我给她做护法,这是成年人的‘荣幸’。您不用客气。”
没想到她又打电话,还是想约元初见面表示感谢,“不是我客气,是孩子非得谢谢你。”
元初无奈,“咱都是成年人,就不要拿孩子说事了吧。不用谢,这事就不用再提了,您就当没发生过。再见。”
她挂了电话,洗澡吹头发上床一气呵成。
系统跟她说:“你现在还没成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