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人接触了没多久就结婚了。
婚后的生活过得还不错,池定归这个人,没有很突出的优点,同样也没有很突出的缺点。他的工资有一半上交给妻子,另一半自己留着。
祁元初也不介意,因为部队离她工作的电机厂很近,所以,哪怕是结了婚,她也没有放弃工作,她自己是有工资的,并不惦记池定归的钱。而且,池定归交给她的那些,也足够支撑日常生活开销了。她自己的钱都能攒下来。
婚后的生活平淡而充实。
但这样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
1958年,池定归带回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他跟祁元初说,那是他的故人,曾经对他有恩,现在故人落难,他不能坐视不理。
一开始,祁元初没觉得有什么问题,人家既然对丈夫有恩,那自然是要帮的。
池定归给女人和她的孩子找了房子,还把之前攒的钱也都给了她,此后他也不再攒钱,每个月的工资一半给祁元初,一半给了那个女人。
而池定归的整颗心,也都系在那个女人和她的孩子身上了。
祁元初反射弧有点长,过了段时间才觉察出了不对劲,这不就是两个家吗?
好家伙!池定归想干什么?
她跟池定归谈了两次,要求他注意分寸。池定归跟祁元初说:“我是个孤儿,是她们家把我养大的,如果没有她,我能不能活到现在都是未知数。我说她对我有恩,不是骗你的。她对我有救命之恩。这个恩情,我不报行吗?”
祁元初觉得,好像不行。救命之恩,怎么报都应该。而且,池定归报恩用的是他自己的工资,也没花他的钱,除了他往人家那儿跑得勤了点,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他也确实没有越雷池。
但是祁元初觉得,这大概并不是池定归不想越,而是那个女人看不上他。
她也没法去找那个女人的麻烦,因为人家也没来找她,不存在什么挑衅行为。据池定归的说法,人家还一直劝他不要过去帮忙。
他们这一纠缠,就是二十年。直到1978年,那个女人才带着孩子离开砚山。
这二十年,池定归在部队晋升无望,转业到了地方,同样也没有晋升,因为那个女人的身份有点问题,他不肯和她划清界限,导致他前途受阻。
当然了,池定归无怨无悔。
祁元初其实已经在事实上放弃这段婚姻了。她这个丈夫有跟没有差不多。他们俩也没有生孩子,所以这个婚离不离的好像也无所谓。
改革开放之后,五十岁的池定归下海经商,赚了不少钱,家里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祁元初其实也享受到了池定归经商带来的好处。
这家伙命不长,不到七十岁人就突发脑溢血,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