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了,贵人上门,主动帮着找道士,还给他安身之所,所图不过是他烧炭的手艺,这手艺算个啥呀?长脑袋的人,只要在窑里摸索个几日,就能烧出来炭。
“马叔,我要的是能炼银的炭,烟少,火硬,灰分低,这样的炭好烧不?”
马叔平时木讷,说到烧炭,话不由得多起来,“炭好不好,主要看木材,硬木烧的炭火自然就硬。”
他随手指向路旁的垂杨柳,“柳木就不行,烧出的炭没过一会,就化成一股灰,曲柳,榆木,栎木,青冈都不错。要想得到灰分低的木炭,必须要控制窑温,而且要快速灭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十章不花钱的快乐(第2/2页)
天蒙山上有什么树种,沈寄风不知道,她敲着马车门问驾车的卫骁,“你是天蒙山的猎户,山上什么树最多?可有马叔说的这些?”
“额。”卫骁支支吾吾,“大概都有吧,我没注意过。”
一个满山跑的猎户,不知道山上有什么树,这不符合常理。马叔见状,替卫骁遮掩,“这几样树长得差不多,普通人走过路过,很少能注意到差别。”
心中刚起的一丝怀疑,就被马叔轻飘飘地揭过。
“马叔,天蒙山里有的是木头,不怕没材料,通常多长时间能烧一窑炭,一窑炭大概有多少斤?”
“刚砍下的木头,可烧不了炭。”马叔纠正沈寄风,“最好是放置半年,至少也要放够三个月。”
又是三个月,沈寄风怀疑自己中了三个月的魔咒,做什么都逃不开。
“那时间岂不是又来不及?”
“不会,山里死掉的树木也有不少,派人进去捡就是了,偌大的天蒙山,烧几窑炭还不是难事。”卫骁给她吃下定心丸。
马叔察觉到沈寄风对时间的紧张,连忙道:“烧一天,闷几天,再等一天,这是我们土窑老匠人口口相传的口号,一般7天能烧一窑,我一般可以同时烧三窑,一窑200斤,合计有600斤。”
沈寄风对这个数字还比较满意,前期矿石出来的少,用不了多少炭,等后期量大的时候,积累的炭量也够了,倘若实在不够,在西京买一些贴补,或者让老头再收个徒弟,也是个办法。
回到府里的时候,管家来报,燕王派人把铅料送来了,并带给沈寄风一张纸条。
沈寄风迟疑着打开纸条,上面龙飞凤舞写着一行小字,隔着纸面都能感受到燕王的怒气:好侄女,区区几百两银子,三叔还不放在眼里,权当资助侄女的开矿大业!望侄女言而有信,早日完成任务,一展宏图大志!
嘿嘿嘿!沈寄风合上纸条,笑得牙不见眼,“又省了1000两,开心!开心!”
“什么事啊,让你这么高兴,捡到钱了?”韩王赵镇一手撩开马车帘子,冲着沈寄风笑道。
“四叔!”沈寄风像只找到老母亲的小燕子,飞奔过去。
“敲了三叔一笔竹杠,不多,几百两。”
赵镇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