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骂张牛角就像骂孙子一样,不由看向乌雅。
这也是你教的?
乌雅瞧见张新目光,得意的扬起下巴,还带动两座粮仓抖了三抖。
聘礼下完,便是婚前礼仪的最后一步,请期。
请期就是定下举办婚礼的时间。
这个张新早已定好,请柬都发了出去,只需静待成婚之日即可。
张宁在张牛角家中待娶,张新也没闲着,开始迎接四方到来的宾客。
首先便是郑玄。
他的距离最近,来的速度最快。
张新为表尊重,亲自出城迎接。
城外,郑玄高度赞扬了张新今年在青州的政绩。
张新连忙表示谦虚,把人迎到州府。
一番商业互吹之后,张新把诸葛亮叫了出来。
“阿亮,这是北海郑公。”
北海国就在琅琊国旁边。
郑玄的大名,诸葛亮自然听说过,知道他是当世大儒,不敢怠慢,连忙行礼。
“亮拜见郑公。”
郑玄惊讶道:“子清的儿子都这么大了?”
“此乃我麾下吏员子侄。”
张新连忙解释了一下,随后道:“我观此子天资聪颖,欲为其寻一名师教导,不知郑公可愿收下?”
“哦?”
郑玄闻言有些意外,看向诸葛亮,仔细的打量着他。
区区一个吏员的子侄而已,竟能劳动张新亲自带他前来拜师?
此子怕是不凡!
诸葛亮见郑玄看着他,心跳加速,呼吸急促。
“我且问你。”
郑玄开口考校,问的都是一些较为基础的问题。
诸葛亮巴拉巴拉。
初时他还有些紧张,说话磕磕巴巴。
后来发现郑玄问的这些问题他都会,不由放松下来,语速也开始恢复正常。
郑玄眼睛一亮,又问了几个问题。
诸葛亮对答如流。
“子清教过?”郑玄看向张新。
“闲暇之时教过一些。”
张新闻言有些紧张,“郑公,我没误人子弟吧?”
“子清教的很不错。”
郑玄抚须微微一笑,“此子确如子清所言,天资聪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