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过程中,副董事长钟丽芳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被称为小马的“左脑”,给她带来赞誉的电影业务以及备受外界瞩目的收购好莱坞数字王国都是在钟丽芳的主导下完成的。在大狗哥去世后,钟丽芳很少出现在公司,对李莉金燕的姑嫂之争表面上并未参与,只是私下帮助金燕。
但此前为了招徕人才,很多股权承诺是钟丽芳代表大狗哥做出的,大狗哥猝逝后李莉对这部分承诺的不予认可也导致了钟丽芳对李莉的不满。
一直有消息传出李莉想将家族股权出售变现,而金燕并不同意,并坚持让公司独立上市。
7月初传出李莉将会向SMG出售股份,金燕仍担任董事长,这只是一个各方折中博弈的结果。
只是杨简知道,这不是小马最终的结局。
大狗哥在世时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未来是什么样我们没法预测,上市也不是小马的最终目的地。公司的发展和人一样,若无远虑必有近忧,居安思危才是良策。”
可是大狗哥却没想到,他的重情重义,他对家亲姐姐的信任,却让小马陷入到如今的这步境地。
风雨飘摇的小马,想要通过《太平轮(下)》来提振市场对他们的信心是不可能了,他们只想少亏点钱,多挽回一些损失。
不过他们怕是想多了,《太平轮(上)》都崩成那样了,以第一部崩塌的口碑,这第二部就别想大家主动去吃翔了,也别想着观众们因为大狗哥的离世会有一种同情心去支持这部电影,不可能的,明明知道是一坨,大家怎么可能还要亲自去尝一尝呢?
先别管电影的好坏了,各大院线给到这部所谓的史诗巨制的首日排片只有13%。
《太平轮》上下部总投资4亿元,上部在去年底贺岁档上映后,口碑、票房惨遭滑铁卢,仅收2亿元票房。
吴雨森为了挽救下部,将片名改成《太平轮·彼岸》,更是请老友徐客担任剪辑、罗大佑谱写主题曲,老头自己最近还开通了微博,积极跟网友们交流。
但显然这些努力都无济于事,《太平轮·彼岸》上周四公映,首日排片仅占全国总排片13%,甚至不及已经上映21天的《大圣归来》与上映15天的《捉妖记》,完全就是一部小片的待遇。
电影的首日票房也仅有600万元,直接导致第二天排片继续缩减,首周末票房惨淡无比。
接下来还有多部新片上映,《太平轮(下)》接下来也难有起色和拿票房的空间了。
目前华夏大银幕数约多块,一个大明星阵容的国产大片,首日排片理应在全国总排片30%以上,而《太平轮·彼岸》的超低排片场次,其实就是反映出院线以及整个市场对影片缺少信心。
其实很正常,上部的宣传挺大,但口碑、票房很差劲,下部就很难翻盘。
实际上,有消息传出,吴雨森当初并不愿意把影片分成上下部,是投资方出的主意,这个投资方是谁就不清楚了。
反正不是小马、华艺就是乐视,乐视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就属他们最业余。
估计是看到吴雨森之前的《赤壁》分成上下两部都能大卖,虽说和投资比起来,投资方肯定没赚钱,不亏就不错了,但现场的电影市场也要比《赤壁》上映那会儿要热啊。
可彼一时此一时,当年的观众能接受华夏式大片,看大明星阵容,那是因为当时的华夏大片时代才刚刚起步没几年。
而现在观众已经换代,观影主力主要是90后,大明星阵容可能还不如《煎饼侠》这样的喜剧受关注。
现在电影的口碑在自媒体上发酵特别快,上部不好就直接波及到下部。
还踏马有所谓的知名影评人出来替《太平轮》说话:“现在的华夏观众急功近利,看到上部结尾时还没发生沉船,就觉得被骗了,没有耐心去领会导演的创作意图,对下部也就失去兴趣。看过《太平轮·彼岸》的观众反映影片很不错,故事也是独立的,很有情怀,要远胜过上部。《太平轮》不只是拍船难,而是拍战争大时代中卑微的个人生命,被大时代捉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