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癫狂的想象力”,是“对国产片庸俗化的反抗”。有粉丝称《让子弹飞》看30遍,《一步之遥》需多刷解码。
夸赞的人不少,可批评的声音更多。
许多人以一种近乎尖锐的话语批评江文的新片是形式大于内容,自恋到失控的典型代表。
部分媒体指影片“荒腔走板”,开篇长达40分钟的百老汇歌舞,强行致敬《芝加哥》、《红磨坊》等好莱坞影片,导致与主线脱节,被批“自嗨式炫技”,牺牲故事连贯性。
还有一部分批评台词与表演大失水准——舒琪配音的“新闻联播腔”被指是话剧式念白,这也被认为是造作冗长;马走日拒婚又赴死,被批评为人物动机模糊,情感逻辑断裂。
其实杨简觉得这些都无关紧要,《一步之遥》最大的问题是作者意志压倒了观众。
《京华时报》就批评江文这次是将电影变成个人趣味的拼贴展,《粤州日报》更直言江文烧钱捣鼓高仿印象派,还是货不对板。
杨简前世的时候就很喜欢江文的《让子弹飞》,所以这一世他把《让子弹飞》的捣鼓出来之后,他没有自己拍,依然还是找了江文,就是有这个原因在里面。
前世杨简看了《让子弹飞》以后,一度以为江文已经从内心接受跟他眼里的“庸众”在一起的狂欢,但这次看完《一步之遥》后才发现是他想多了。
人江大导演拍了一部《让子弹飞》获得除了杨简这个资本的无限授权后,第一时间想干的还是加量重复自己以前未完成的对“庸众”的洗脑。
江文的意思就是:“我告诉你们,片子得这么拍,这一段得这么理解。”
同时也是江文最大限度自恋:“我每句旁白是不是特刘哔?每句台词是不是特讲究,一个‘你’和‘您’都可以把玩半天,你还是您,没见过这么好玩的吧?”
江文这部《一步之遥》是不是烂片?杨简可以肯定的回答,绝对不是。这部电影不是陈诗人的《无极》,也不是马大刚的《私人订制》,更不是郭小明的《小时代》之类的电影。
《一步之遥》是一部非常风格化的,且带有江文独特作者性以及强迫症印记的电影。、开头一大段马七少爷芝麻绿豆的台词,中间一大段马走日、项飞田如春晚相声的词,从头到尾无数段马走日独白式呓语。
实话实说,这部分一点都不精彩,甚至还有点让人抓狂。
江文让观众们在这一大堆被强迫灌耳的叨逼叨中体会与他一致的快乐,其实是强势、有话语权的心理强迫症病患一生最爱的梦想。
江文恰恰就是这样的人。
你有没有见过超级话痨对听众狂侃时那种兴奋劲,人越多他越来劲,还不让别人插话,不停重复,极其关注细节?对自己的说话内容和方式很自得?不停打断别人?特别想让对话者口呆?《一步之遥》这种倾泻式灌输一定让江文的心里非常非常的爽,但很难有观众爽。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批评《一步之遥》的作者性完完全全的压倒了观众。
电影中的大咖、华丽场景、大腿、屁股,这大概能说明江文的确实研究过观众的心理,不过事实证明他只是潦草的研究了一丢丢。
他大多数时间应该是在研究自己,以便让他怎么更好的去展示阅片趣向、在银幕上还没完成扮演谁、向谁致敬、默片黑白片戏中戏、还有哪些梦没实现等等等等。
或许是《让子弹飞》的轻易成功让他有了一定的错觉,也或许是他又忘记了之前的失败。
他觉得这玩意儿随便拍一拍都能得到喜欢,那他正儿八经的再拍一部出来,观众一定也会跟着他一起嗨。
可当观众走进电影院,坐在大银幕前才发现,什么踏马的是我们的嗨点?嗨个锤锤哟,都踏马的是江文他自己在嗨的不行!
还有大量观众中途退场,吐槽“140分钟从未笑过”,期待《让子弹飞》式爽感却遭遇“烧脑谜题”。宣传主打“贺岁娱乐大片”,实际却是“民国精神病人日记”。观众怒斥“被骗票钱,看完想给江文寄刀片”。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