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爷爷。”
朱允炆一边轻声呼唤着,一边伸手推开了御书房那扇沉重的门扉,迈步走了进去。
他的脚步声放得极轻,一步一步落在光滑的金砖地面上,几乎没有发出什么多余的声响,生怕打扰了里面的宁静。
蒋瓛在将朱允炆引领进入御书房内部之后,并没有像往常接待其他臣子那样立刻退到门外等候,而是动作轻缓地、几乎不引人注意地随手将那扇厚重的门带上,关得严严实实,然后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地站立在房间内一个不显眼的、靠近阴影的角落位置。
他低垂着眼睑,目光落在自己的鞋尖上,整个人的气息都收敛起来,仿佛只是一道没有生命的、沉默的影子。
如果今天前来觐见皇帝的是别的什么人,蒋瓛是绝对不会做出这样不合规矩、显得有些逾越的举动的。
朱元璋与其他大臣商议那些机密要事的时候,作为一个懂得分寸、知道进退的属下,自然应当主动回避,离开现场,到外面去安静等候吩咐。
这是宫里头多年传下来的规矩,也是身为臣子应该遵守的本分。
可这次的情况完全不同,现在是朱允炆前来面见朱元璋,对于蒋瓛来说,这件事背后所代表的意义就大不一样了。
朱允炆到底是什么人呢?
朱允炆是那个处处都与朱煐作对、是朱元璋名下的一位孙儿。
他的父亲是那位已经故去的、深受爱戴的太子朱标。
而朱煐呢,他曾经流落在民间长达十年之久,是蒋瓛本人亲自发现了能够证明朱煐皇长孙身份的那半片看起来有些年头的金锁,也是他亲自将这件惊天动地的事情禀报给朱元璋知道的。
那是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蒋瓛在执行一项看似普通的任务时,无意中发现了这个足以震动朝野的秘密。
朱煐的性格刚强正直,甚至有些执拗,朱元璋心里担心朱煐会不愿意相认,所以一直不敢和朱煐直接挑明真相,只能暂时让朱煐以御史的官职在朝廷中站稳脚跟,慢慢观察。
这个决定是经过朱元璋深思熟虑、反复权衡之后才做出的。
朱煐原本就是通过正规的殿试进入朝堂的,凭借的是自己的真才实学,给予他一个御史的身份并不会引起太多人的怀疑和猜测,显得顺理成章。
他的才华和能力也足以胜任这个职位,不会让人说闲话。
现如今在整个天下,也就只有朱元璋和蒋瓛两个人清清楚楚地知道朱煐的真正身份其实是大明王朝的嫡长孙,是朱元璋失去之后又重新找回的、心心念念的大孙子!
而且也只有蒋瓛这一个人明白,朱元璋心里面早已经将他自己的期望、以及大明江山的未来,还有那皇储的位置,都和朱煐紧密地、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了一块。
这个念头在朱元璋心中扎根很深,几乎成了他的执念。
可以说,只要朱煐自己点头同意,他随时都能够成为大明王朝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
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也是蒋瓛看得分明的事情。
但是考虑到朱煐那种刚正不阿的、甚至有些倔强的脾气,朱元璋是绝对不敢轻易冒险和朱煐摊牌说明一切的。
他担心会适得其反,把事情弄得更糟。
毕竟回想当初朱煐刚刚进入朝堂,在殿试的那个严肃场合,朱煐面对满朝文武百官完全没有流露出丝毫畏惧,哪怕是被威胁要诛连十族也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他那将自己性命看得如同野草一般轻贱的刚烈性子,朱元璋想要用权势来压迫他,对付别人或许还行,可用来对付朱煐,那是一点效果都没有!
这个年轻人根本不吃这一套,软硬不吃。
至于用利益来诱惑他?
朱煐连自己的生死性命都不放在心上,那就更不用提什么金银财宝之类的身外之物了。
他对这些世俗之物看得很淡,几乎到了视若无睹的地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