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父亲的这个角度来看,自家的儿子们相互争斗肯定是一个当父亲的不愿意看到的,儿子之间和睦相处,家庭和睦才是一个当老爹的愿意所看到的局面,可老朱不同.....
老朱不仅仅是一个父亲的角色,更是大明的皇帝,他要考虑的事情也不仅仅是一个父亲考虑的事情,他还要考虑大明江山,要考虑后世.....
而同样,他的儿子也因为他的身份而变得不简单,朱棣是王爷,朱樉是王爷,三儿子朱棡也是王爷,而且一个个都有本事和能耐,这样的几个王爷倘若是和睦联手,老朱自然是不怕,可眼下他已经是老了,他不得不为后来做考虑......
事实上老朱的考量不是从现在开始的,他早就有这方面的意识。
从始至终老朱就有意地让大儿子朱标同兄弟几个亲近,在家庭关系里老朱也有意无意地扮演着一个严父的反派角色,他负责唱白脸,而自然,唱红脸的活也就落到了朱标的身上.....
朱樉、朱棢和朱棣几乎可以说是朱标一手带大的,老朱忙于政务一般不管事,但凡管事就是要出手打人了,因此无论是课业还是日常的琐碎事情基本上都是朱标这个大儿子操持,对于朱樉、朱棡和朱棣而言,也是真正做到了长兄如父.....
这种局面的产生不仅仅是老朱的脾气导致的,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老朱刻意为之.....
他希望朱标能和兄弟几个亲近,如此一来等自己老去病逝之后大儿子朱标登基,念及兄弟之情至少不会对兄弟几个下狠手,而同时无论是朱樉、朱棡和朱棣,也信服大哥朱标,再加上老朱刻意地分化三人,有意让能力最出众的朱棣和二儿子朱樉以及三儿子朱棡玩不到一起。
不过倒也不能说完全是老朱一手推动,老朱在这之中也不过是做了个推手的作用,因势利导。原本朱棣和朱棡和朱樉就不是一路,而老朱的刻意引导让朱棡和朱樉恰好站在了朱棣的对立面,由此就形成了对峙的格局。
这样格局的形成有多个好处,好处一就是双方对峙,那对朝廷也就没有了威胁。好处二,因为藩王不睦,对于朝廷的威胁小,日后登基上位的朱标也不会过于忌惮藩王,再念及兄弟之情,对兄弟出狠手的可能性就小了,至少能确保三王在世时,不至于出现兄弟阋墙的事情......
看似好像老朱心狠,实则老朱只是为了竭力避免最坏的结果出现,这世上很多事情很多时候并没有什么十全十美的解决办法,而如何取舍,能否做到取舍,往往就成了一个人能力的体现,而在这方面,老朱显然是果决有魄力的.....
又或者说,历史的后来者的角度往前回溯地看,站在上帝视角看老朱,老朱不光是有点魄力,他的魄力太足,下手太干脆,洪武四大案的发动就是他果决的表现,尤其是蓝玉案。
在朱标尚未离世时,蓝玉的定位是朱标的死忠,是为了儿子朱标铺下的后手,蓝玉更是成了凉国公,军中威名也是赫赫。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是朱标老婆常氏的亲舅舅,这也就意味着蓝玉无论是从个人利益角度出发还是从情感、亲缘角度出发,都是朱标的死忠。
而朱标去世之后,老朱在确定了朱允熥不堪重用,准备立朱允炆为后世之君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突然出手,血洗蓝玉满门,更是将整个与蓝玉有关的,也可以说是老朱眼皮子底下刻意放纵培养出来的一系列军中将领勋贵全部血洗。
原因也很简单,单纯就是未来的皇帝是朱允炆,朱允炆和蓝玉并无关系,且蓝玉不会支持朱允炆,为了江山,老朱果断做出了取舍,直接放弃了数十年培养的心血。
能从开局一口碗走成九五至尊的老朱心思城府又岂是普通寻常?
他的每一个看似荒诞的举动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缘由。
而他也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果断与决绝。
为了天下,他能牺牲所有,而唯一的羁绊就是亲情,而为了儿子们不至于出现大部分皇室中出现的兄弟阋墙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