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见陈争有些发愣,脸上的笑意更浓,她趁热打铁道:“陈世子,你别看我们家晓瑜是个女儿家,整天泡在书斋里。”
“她读的书可杂了,经史子集自不必说,连那些讲商事货殖、地方治理的杂书,她也看过不少。”
“时常有些独特的见解。”
“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实践。”
她说着,慈爱地看了一眼女儿,又转向陈争:“世子如今正为朝廷和百姓奔波,若身边有什么不太紧要的差事,不妨让晓瑜试试?”
“反正她在家中也是看书,换个环境,就当是历练历练,见见世面,总好过一个人闷着。”
陈争:“这…”
他看向一旁角落的梁晓瑜,立刻听出了柳氏言语之外的含义。
以梁晓瑜尚书千金的身份,怎么可能缺出路?
这分明是想创造机会,让梁晓瑜与他多接触。
他自己确实正准备开一个火锅店,正好缺人手。
但……他看向身旁清冷如雪的梁晓瑜。
这女子心气之高,连官场俗务都未必看得上,怎会愿意去经营一个饭馆?
他想了又想,陈争斟酌着开口:“梁夫人这么一说…晚辈眼下,倒确实有一桩小事。”
“我正准备新开一间饭馆,售卖一种新型食欲。”
“诸事繁忙,实在无暇分身打理,正缺一个可靠之人总管铺面事宜。”
“只是这经商之事,难免琐碎,要与三教九流打交道,恐怕…”
他话还没说完,本以为梁晓瑜会断然拒绝,却听见一道声音平静地响起:“行。”
这一声,不仅让陈争意外,更让一旁的梁康城和柳氏愣住了。
两人目光齐齐看向女儿,仿佛怀疑自己听错了。
梁晓瑜放下筷子,用绢帕擦了擦嘴角,淡然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整日困于书斋,难免空中楼阁。”
“能去市井之中,亲身体验民间烟火,观察生计百态,对我的学问亦是补益。”
“陈世子若是信得过我,我可以一试。”
说着,她那清冷的看向陈争。
“你……你答应了?!”
梁康城瞪大眼睛,声音里充满了难以置信,满是惊喜。
生怕女儿下一句就反悔。
梁晓瑜微微蹙眉,似乎对父亲的大惊小怪有些不以为然:“嗯,答应了。”
“难道爹觉得不妥?”
“今日与陈世子一席谈,女儿深感以往所学,缺少了尘世的根基。”
“去民间历练,能增长书本上学不到的见识,总好过死读经义,不识人间疾苦。”
柳氏见丈夫还在发愣,急忙笑着接话:“答应!当然答应!”
“爹娘高兴还来不及呢!”
“就是……就是怕这经营店铺太过辛苦,你爹是担心你身子娇贵,坚持不下来。”
梁晓瑜神色不变,语气却带着一丝倔强:“市井百姓皆能日复一日为生计奔波,我梁晓瑜为何不可?”
“别人能吃的苦,我自然也能。”
说罢,她转向陈争问道:“陈世子,不知我何时可以开始?”
陈争从错愕中回过神,轻咳一声掩饰失态:“店铺尚在筹备装潢,大约还需数日。”
“待一切准备妥当,我定提前派人来府上告知梁小姐。”
梁晓瑜点了点头,优雅地站起身:“既如此,我吃好了,你们请慢用。”
说完,便起身然离开了膳厅。
待女儿的身影消失在门口,梁康城再也按捺不住。
他激动地一拍大腿,对柳氏笑声道:“夫人,你看到了吗?”
“闺女她……她竟然答应了!”
他脸上皱纹都笑开了花,转向陈争,举杯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