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仪。老熵语者周砚正坐在镌刻仪前的金属椅上,调试着仪器的参数。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灰色长袍,头发和胡须都已花白,却梳理得一丝不苟。看到众人进来,他缓缓起身,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
“林指挥,各位。”周砚的声音带着岁月沉淀的厚重,“镌刻参数已经校准,新碑文的熵纹编码也已输入系统,随时可以开始。”
林熵走上前,与周砚握手。这位从事时熵纹研究五个纪元的老学者,手掌粗糙却温暖,指腹上布满了常年镌刻留下的老茧。“辛苦您了,老周。”林熵的语气中满是敬意,“这次的碑文,不仅是记录历史,更是为后人留下对抗熵增的启示。”
周砚点头,转身指向镌刻仪屏幕上的全息投影。投影中显示着即将镌刻的新碑文,那是由委员会全体核心成员共同拟定的文字,每一个字都对应着一组独特的时熵纹。“我将原始文字转化为熵纹时,保留了每一段关键历史的能量印记。”他指着投影中一段扭曲的纹路,“比如这里,记载的是‘时空裂隙修复战’,我融入了当时战场上残留的时空能量,后人只要触摸这段纹路,就能感知到那场战役的壮烈。”
苏冕凑上前,仔细观察着投影中的熵纹:“能量印记会不会影响碑体本身的稳定?毕竟原初碑的能量场是动态平衡的。”
“放心,”周砚胸有成竹,“我采用了‘叠加镌刻法’,新的熵纹会附着在原有纹路的表层,形成能量缓冲层。就像在老树上嫁接新枝,既能生长,又不会损伤主干。”他按下镌刻仪上的一个按钮,屏幕上的熵纹立刻开始流转,与碑体上的原始纹路产生了微弱的共鸣,“你们听,它们在‘对话’。这说明新的熵纹与原初碑的能量频率是契合的。”
林熵走到碑体前,伸出手,指尖轻轻触碰冰冷的岩石表面。当指尖与那些流转的时熵纹接触的瞬间,一段段模糊的影像涌入他的脑海:那是时间维度诞生时的奇点爆炸,是第一批时空守护者在碑前立下誓言,是抗熵委员会成立之初的艰难探索……这些影像并非真实的记忆,而是时熵纹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只有与碑体能量频率高度契合的人才能感知到。
“还有一个小时,就是时熵平衡体系最终启动的时间。”陈溪的声音打断了林熵的沉思,她的感知项圈闪烁着淡黄色的光芒,“启动后,碑体的能量输出会达到峰值,这时候镌刻新碑文,能让文字与能量场完美融合。”
林熵收回手,点了点头:“各位各司其职,苏冕负责监测能量输出,伊莱亚斯校准时空锚点,陈溪保障神经交互系统,确保镌刻过程中不会出现时间偏差。”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苏冕将一个巴掌大小的能量传感器贴在碑体上,传感器瞬间与碑体表面的熵纹连接,实时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显示在他的全息屏上;伊莱亚斯打开金属文件夹,取出三枚银色的时空锚钉,分别固定在核心区域的三个角落,锚钉插入地面的瞬间,发出三道淡蓝色的光束,在空中交汇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陈溪则走到周砚身边,帮他佩戴好神经交互头盔,这种头盔能将周砚的意识与镌刻仪连接,让他以精神力控制镌刻头,实现微米级的精准操作。
时间在紧张的准备工作中缓缓流逝,当核心区域的能量指示灯从黄色变为绿色时,陈溪的声音响起:“时熵平衡体系启动倒计时十分钟,碑体能量输出稳定,时空锚点校准完成。”
周砚深吸一口气,戴上神经交互头盔,双手放在镌刻仪的操作杆上。他闭上眼睛,片刻后再次睁开,眼中闪过一丝与碑体熵纹同源的微光:“我已经与镌刻仪建立连接,感知到碑体的能量流动轨迹了。”
林熵走到核心区域的观测台,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镌刻过程。他看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各项数据,思绪却飘回了五十年前——那时他还是抗熵学院的一名学生,第一次在教科书上看到原初时间碑的图片时,他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站在这里,见证一段历史的终结与新的开始。
“倒计时三分钟。”
“能量输出提升至80%。”
“时空偏差值0.0001,符合镌刻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