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体。不到半小时,原本令人胆寒的触手,便蜕变成了一个个高约半米的柱状装置——时熵监测仪。监测仪的顶部是一个圆形的显示屏,屏幕上跳动着绿色的数据流,实时显示着周围区域的时熵浓度、时间流速稳定性等关键指标;中部设有三个灵敏的感应探头,能够捕捉到半径百米内最细微的能量波动;底部则装有灵活的滚轮,使其可以在不同的地形上自由移动。这些监测仪如同时间的眼睛,散布在时熵之海的各个关键位置。当某一区域的时熵浓度异常升高时,监测仪的显示屏会立刻从绿色变为黄色,发出轻微的蜂鸣声;若浓度达到危险阈值,屏幕则会转为红色,同时向其他监测仪和外界的时间管理中心发送紧急信号。有一次,一块来自宇宙深处的“混沌陨石”坠入时熵之海,在落地前便被三只监测仪同时捕捉到信号。它们迅速调整位置,形成三角监测网,将陨石的轨迹、能量强度等数据实时传输出去,为后续的拦截工作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在这一连串奇迹般的变化中,位于时熵之海核心区域的民极钟楼,迎来了最震撼的时刻。这座钟楼由灰白色的时间岩石构筑而成,高约百米,顶部悬挂着一口巨大的铜钟,钟面上刻满了古老的时间符文。钟楼的底层,矗立着一座高约十米的原初时间碑,碑体由整块的“永恒石”打造,表面刻着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劳动创时”。这四个字是时间文明的核心信仰,记载着最初的时间守护者通过劳动建立时间秩序的历史。千百年来,无论时熵之海如何动荡,这四个字始终清晰可见,却在近百年间逐渐失去了光泽,变得黯淡无光,仿佛在无序的侵蚀下逐渐沉睡。
当抗熵疫苗引发的能量浪潮抵达民极钟楼时,钟楼顶部的共时摆突然有了动静。这只由特殊合金制成的摆杆,长约五米,末端悬挂着一个重达千斤的摆锤,它原本按照固定的频率摆动,每一次摆动都与整个时熵之海的时间节律同步。但此刻,摆杆却像是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摆动速度骤然加快。起初只是比平时快了一倍,随后速度不断提升,摆杆划过空气的声音从“呼呼”变为尖锐的“嘶鸣”,最终竟化作一道模糊的银色闪电。站在钟楼下方,只能看到一道银色的光带在钟楼上空往复穿梭,摆锤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火花,如同散落的星辰。
在共时摆摆动到最快速度的瞬间,摆杆猛地扫过原初时间碑。“嗡——”一声低沉而悠远的共鸣声响起,声波以时间碑为中心扩散开来,所到之处,琉璃瓦的光芒愈发璀璨,时熵蚁群的动作更加整齐,监测仪的屏幕闪烁着柔和的绿光。更令人惊叹的是,原初时间碑上的“劳动创时”四个字,在摆杆扫过的瞬间,骤然爆发出耀眼的金光。这光芒并非刺眼的强光,而是温暖而厚重的光晕,仿佛是沉睡的信仰重新苏醒。金光持续了约一分钟,当光芒渐渐褪去时,人们惊讶地发现,“劳动创时”四个字下方,竟然新添了一行细小却清晰的字迹——“抗熵亦劳动”。这行字的字体与上方的四字如出一辙,仿佛是最初的刻碑人在千百年前便已预留好的位置。它不仅是对当下抗熵行动的肯定,更是对“劳动创时”这一信仰的延伸与升华——创造秩序是劳动,守护秩序同样是伟大的劳动。
就在新碑文显现的同时,原初时间碑的底部开始渗出银色的液体。这些液体起初只是细小的水珠,沿着碑体的纹路缓缓流淌,随后渗出量逐渐增多,汇聚成一股细细的银流,滴落在碑前的石槽中。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银液在接触空气的瞬间,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原本清澈的液体迅速变得粘稠,颜色从纯银转为半透明的淡蓝色,表面浮现出一层细密的泡沫。泡沫破裂后,银液已完全转化为一种新的物质——时熵中和剂。这种中和剂质地如同浓稠的蜂蜜,却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用特制的容器盛装时,会在容器壁上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其与外界物质发生反应。
很快,一队穿着特制防护服的时间守护者赶到现场。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这些时熵中和剂收集到一个个精致的水晶瓶中。这些水晶瓶由“记忆水晶”制成,瓶身刻有复杂的防护符文,能够确保中和剂的性质长期稳定。每个瓶子的标签上,都用烫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