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各国在科技、文化和社会领域的深度合作。该联盟将由跨维度研究中心主导,并吸纳全球顶尖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共同参与。
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引发了广泛讨论。许多人对这一举措表示支持,但也有一些国家对此持保留态度,担心这会削弱自身的独立性。面对质疑,林然在随后的采访中强调:“只有团结一致,我们才能应对未来的挑战。这不是一场零和博弈,而是全人类共同的机遇。”
---
###第十九章:内部的分歧
尽管外部看起来一片繁荣景象,但跨维度研究中心内部却并非毫无波澜。随着研究的深入,团队成员之间逐渐出现了分歧。
一部分人主张加快开发“永恒矩阵”的潜力,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抢占先机,在即将到来的宇宙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另一部分人则主张保持谨慎,他们担心过快推进可能会导致不可控的后果。
艾琳娜是保守派的主要代表之一。她在一次团队会议上直言不讳地说道:“我们对‘永恒矩阵’的理解仍然十分有限。贸然行动可能会引发意想不到的问题。历史上,许多伟大的发明最初都被视为福音,但最终却带来了灾难。”
马克则站在激进派的一边。“如果我们总是犹豫不决,那么永远无法实现突破。时间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每拖延一天,就意味着我们离真正的答案更远一步。”
两派争论愈演愈烈,甚至影响到了日常工作的效率。林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知道,如果不能及时化解矛盾,整个团队可能会分崩离析。
于是,他召集所有人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会上,他没有直接表态支持任何一方,而是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假设我们真的找到了答案,那之后呢?我们是否准备好承担随之而来的责任?”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所有人。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每个人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
最终,林然提出了一项折中的方案:设立一个专门的风险评估小组,负责全面分析每一项实验可能带来的后果;同时,继续推进核心研究,但需严格遵守伦理审查机制。这一方案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团队终于恢复了正常运转。
---
###第二十章:意外的访客
就在团队重新聚焦于研究工作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艘不明飞行物突然出现在南极洲上空,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恐慌。
监控系统显示,这艘飞船并未携带明显的武器装备,也没有表现出敌意。但它庞大的体积和先进的技术显然超越了人类现有的认知水平。各国政府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同时请求跨维度研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林然带领团队迅速展开分析,试图与飞船建立联系。经过数小时的努力,他们终于捕捉到了一段微弱的信号。这段信号的格式与之前“创世之灵”传递的信息极为相似。
“我们不是敌人。”翻译后的信号内容简单明了,“我们来自另一个维度,受‘创世之灵’指引而来。”
这条消息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这意味着,“创世之灵”不仅存在于“永恒矩阵”之中,还与其他维度的生命体保持着某种形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