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张三姑子女的年纪,一个大胆的猜测呼之欲出。
在张大姑等人的有意缓和下,屋子里的气氛再次热闹起来。
盛安津津有味的听了一肚子八卦,对屋子里几个女人的八卦能力叹为观止,像是躲在人家床板底下听到的一样。
徐翠莲抽空拉着盛安来到房间,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大红纸:“这是给招娣的聘礼单子,待会儿要一起送到张家,你帮小姑看看上面的聘金够不够。”
盛安伸手地接单子,一项项往下念:
“聘金纹银三十两,实心金镯子一对,金耳环一对,金钗子一对,猪肉半扇,羊肉整只,六匹细棉布,十坛酒,十封糖点心……”
盛安一边念一边咂舌,这份聘礼算是十分丰厚了,光聘金就有三十两,跟小地主家娶媳妇也不差什么。
念完最后一项,盛安语气肯定道:“小姑,这些聘礼足够了,招娣和张叔张婶他们定能感受到你和小姑父的诚意。”
徐翠莲松了口气,脸上带着喜色:“你觉得够那就够了,这些天为聘礼的事,我和你小姑父没少头疼。”
自家条件是不错,尤其是今年腊肠大卖,她的临时小作坊赚了近四十两银子。
只是二奎和小奎翻年就是十六岁,兄弟俩的亲事也要相看起来,她就有点担心给招娣的聘礼多了,回头无法给两个小的准备同等的聘礼。
要是三个儿媳妇的聘礼不一样,以后家里不得天天鸡飞狗跳?
还是得一碗水端平才行。
“小姑,你是个好婆婆。”
盛安由衷地感慨,心里也为自家好姐妹开心。
“哈哈,好不好我说了不算,等以后我老了,床前有个儿媳妇端茶倒水,我才不算恶婆婆。”
徐翠莲笑得很开心,脸上全是即将做婆婆的喜悦:
“招娣是我看好的儿媳妇,我跟她肯定处得来。大奎是长子,将来我跟你小姑父养老,还得看他们小夫妻。”
就凭这一点,她就不可能亏待招娣这个大儿媳妇。
将来小两口生下孩子,她这个奶奶还会帮忙带,当年她的婆婆也是这样待她的。
两人就聘礼聊了几句,盛安看了眼门口,压低声音问道:“小姑,三姑似乎对我有意见,你知不知道怎么回事?”
徐翠莲脸上的笑容一僵,含含糊糊地说道:
“她就是个刺头性子,这些年跟我这个嫂子的关系处的就不怎么样,八成是见不得我夸你,才故意说那些不中听的话。”
盛安压根不信,抱着徐翠莲的胳膊来回晃:“小姑你就说实话吧,不然今晚我铁定睡不着,指不定要找你侄子的茬。”
徐翠莲无语,这么直白的说出来,是真不把她当外人啊。
被盛安缠的没办法,徐翠莲只好实话实说:
“他三姑的大闺女跟你同岁,之前她看中瑾年,让我牵线说合她大闺女和瑾年,当时瑾年还没跟你相看,我就问了瑾年的意见,瑾年面都没见直接拒了。”
说到这里,徐翠莲叹了口气:“本来瑾年拒了,他三姑也没说啥,亏就亏在她大闺女年初嫁的男人不像话,成婚第二天就把人打的下不来床……”
疼爱的大闺女所嫁非人,张三姑心里岂能不难受。
她上门找女婿讨说法,女婿当着全村人的面,说她大闺女不会伺候男人,让她根本没地方说理去。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张三姑也无法让闺女脱离婆家回娘家,否则家里几个没成家的孩子,婚事都会成为大问题。
张三姑心里憋着一口气,刚才看到衣着光鲜、气色极好,在婆家明显过得很舒心的盛安,她自然联想到自己受苦受难的大闺女。
这一联想,张大姑会觉得徐家这门好亲事,是被盛安截胡了。要是自家大闺女嫁到徐家,日子也会如此顺遂喜乐。
盛安听完前因后果,对张三姑饱受家暴之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