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业老师周诏在翰林院一直不开心,嘉靖去年便让周诏升任太常寺卿,但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周诏已经七十三岁,上任一年就油尽灯枯。
七月底收到周诏离世的消息,尽管有心理准备,嘉靖还是悲痛得愣了很久:从十三岁到现在才五年,陪伴自己长大的父亲、启蒙老师、授业老师一个个离开了人世,现在他人生中的长辈只剩下母亲。
蒋太后亦非常伤感,把嘉靖请过去,母子对坐抹了一阵眼泪后对嘉靖说:“许绅医士说生命在于运动,人不能圈养,打坐炼气也是主静,是不是住紫禁城外比较好?批阅过奏疏后就去太液池边走一走,做一套五禽戏?”
嘉靖天生阴郁,邵元节一见面就给嘉靖讲生命主静,迎合了嘉靖的性格,不过邵元节最近跟蒋太后嘉靖母子说紫禁城不宜居,椒漆有毒;打坐炼气要吸取天地山川日月之精华,不要天天从一个屋子转到另一个屋子,蒋太后抱孙子心切,一听就认可。
周诏没有入过阁,嘉靖不可能为之辍朝一日。次日例行小朝会,内阁大学士们和七卿来到中极殿,见到嘉靖郁郁寡欢,大明王朝的最高决策者们例行安慰了嘉靖几句。
最近小朝会的气氛非常轻松,没有什么大事需要上会让嘉靖拍板。
大明王朝的政治制度已经成熟得离了谁都可以顺利运转。武宗在正德七年后经常在宣大爬冰卧雪甚至于偷偷跑到关外侦察,也没见大明政务有什么不通畅的地方,内阁和司礼监对接一下,直接就用皇帝的名义下各种诏敕和政令。
为了让嘉靖高兴,湖北老乡大司农孙交汇报了寒带水稻试种情况,大部分日本朝鲜的稻种都可以适应西北、东北水土,再有五至七年就有大批水稻在宁夏、辽东、蓟北铺开,大明在河套就有自给能力,不依靠湖广、江南千里运粮。也就是说五年后宁夏、延绥两镇就必须要准备收复西套、东套。
大家称赞了一通杨植,兵部尚书李钺顺势提起甘宁大捷议功的事。
按照潜规则,杨一清杨植姚涞是翰林,军功对他们在翰林院的升迁没有任何用。翰林院系统的内阁首辅费宏提议说《献皇帝实录》正在验收,赏功诏书还没有颁布,是不是纳杨一清杨植姚涞三人入《献皇帝实录》写作组?
杨植若再蹭个编书之功,就要升为正五品翰林学士挂三品侍郎衔,正式进入大明最高决策层,不但有资格参加小朝会,而且再升就是或吏户礼这三部的尚书,或直接入阁。
嘉靖想都没想,只同意让杨一清挂名编书,这是酬谢杨一清议礼的立场,要让杨一清入阁;然后嘉靖吩咐廖纪要么给杨植一个四品散阶实职提督理藩院从四品,要么让杨植去太常寺光禄寺之类的部门任一个四品少卿,姚涞也照这个原则办理。
议完了外朝事务,嘉靖开始提自己的事。
嘉靖最近在搞几个小工程,仁寿宫、玉德殿及景福安善两宫同时在建。
仁寿宫建在西苑,三月份刚遭遇火灾,嘉靖向天下下诏书反思了自己的过错,费宏带着群臣安慰了嘉靖;然后四月份费宏为首的内阁、廖纪为首的外朝高官们都象征性地上疏请辞,嘉靖按惯例挽留了大家。
走完了天子与权臣认罪的程序,这事并没有了结,不断有言官抨击皇家工程借支太仓。其中有个叫叶忠的御史更是上了十条建议,要求放出正德朝宫女、停建仁寿宫、禁止外戚放高利贷、清查大同广西边事等,嘉靖无不应允,并安排了相关部门落实整改。
“仁寿宫、玉德殿及景福安善两宫已停工多时,何时可以继续建造?”嘉靖试着问户部尚书孙交和工部尚书赵璜。
今年可以称得上君臣其乐融融,只要不议礼,嘉靖就是好皇帝。他登极以来勤政好学,虚心纳谏决策英明,召回内地镇守中官、清丈土地、处罚了一批勋戚、凡有灾害必积极调拨钱粮迅速减免当地赋税,再加上西北大捷,这一切使嘉靖声望很隆,时人称为中兴之君。
今天嘉靖居然重提仁寿宫的修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