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匈帝国和俄国背后还有着各自的军事集团,要是这两个国家想要搞点事情的话,很有可能世界大战就会在此刻爆发。
卡洛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奥匈帝国确实有进攻塞尔维亚的想法。
如果站在奥匈帝国的角度,其实也能理解奥匈帝国的想法。此时的奥匈帝国背后站着三国同盟这个强大的军事集团,虽然俄国背后也是法国同盟,但俄国此时国内的动乱还没有结束,他们未必能腾出手来干涉巴尔干半岛的战争。
只要奥匈帝国能够及时征服塞尔维亚,俄国就算有力调动军队帮助,也无法改变战场的局势了。
除非俄国想要掀起两大军事集团的全面战争,否则在巴尔干半岛的战争结束之后,他们不管有任何想法,也必须得停手了。
对于奥匈帝国来说,这不仅仅是征服塞尔维亚的机会,还是彻底将手插入巴尔干半岛,征服巴尔干诸国的机会。
巴尔干半岛更像是一个倒过来的三角形,右侧有着爱琴海这个缺口。塞尔维亚虽然位于三角形的北部,但塞尔维亚的南部却已经靠近三角形的中部地区。
这其实也代表着,如果能够征服塞尔维亚,奥匈帝国将和大部分的巴尔干国家接壤,除了位于最南部的希腊。
如果能够达成这样的局面,奥匈帝国进可继续进攻巴尔干半岛南部,征服保加利亚和奥斯曼帝国的欧洲领土。
退可固守塞尔维亚和波黑地区,稳固自己的庞大国土。这简直是一笔相当划算的买卖,别说是奥匈帝国了,换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来都有可能会动心。
奥匈帝国隔壁的意大利对这一个小小的阿尔巴尼亚都垂涎三尺,如今的奥匈帝国有机会征服大半个巴尔干半岛,不行动都对不起这样的良好时机。
奥匈帝国是这么想的,他们确实也这么做了。
一方面,奥匈帝国调动了十多万军队,分成两路大军分别部署在波斯尼亚和南部边境,随时准备进攻塞尔维亚。
另一方面,奥匈帝国紧急联系了自己的两个盟友德国和意大利,寻求两个盟友的支持。
如果能够获得两个盟友的支持,哪怕这次战争要面对俄国,奥匈帝国也是丝毫不怕的。
甚至意大利都可以不用表达态度,只需要德国政府点头,奥匈帝国就会立刻发动战争。
让奥匈帝国没想到的是,德国政府还没有表达态度,意大利政府就已经表达了自己对这件事的兴趣。
意大利政府先是向奥匈帝国提议,意大利可以直接加入这场战争帮助奥匈帝国进攻塞尔维亚,代价是奥匈帝国需要支持意大利对阿尔巴尼亚地区的占领。
这项提议很快被奥匈帝国拒绝,哪怕意大利是自己的盟友,他们也不愿意意大利踏足巴尔干半岛。
被拒绝的意大利政府有些失望,他们原本看到了在巴尔干半岛扩张的良好时机,没想到自己的盟友压根不愿意让自己染指阿尔巴尼亚,哪怕他们距离阿尔巴尼亚还很